——淮南市價格調節基金工作紀實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大通區孔店鄉的景氏科技園,一排排大棚特別耀眼,大棚內生長著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蔬菜;基地內,幾輛已經裝車的蔬菜正準備運到市場。景氏科技園是我市唯一一家經過國家相關部門鑒定驗收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并已注冊了“高塘湖牌”有機蔬菜商標。景氏科技園負責同志景保標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基地通過“協會+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1000戶農民種植約3000畝有機蔬菜,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些都得益于淮南市價格調節基金的大力支持。
采訪中,市價格調節基金辦公室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我市價格調節基金工作在促進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設,豐富農副產品市場供應、應對市場突發事件、扶持特困群體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地增強了政府調控市場,穩定物價的經濟能力。特別是在時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關鍵時期,價格調節基金可謂功不可沒。
大多數人對價調基金的深刻認識都在應對突發事件上。2005年動用30萬元對因遭受禽流感疫情而損失的家禽養殖戶進行補貼;2006年動用18.67萬元對因飼料價格上漲影響造成虧損的規模種豬場實施了飼料價格補貼。關鍵時期,價調基金起到了良好的杠桿作用。然而,價格調節基金的作用并不止這些。
近年來,我市共動用350萬元,先后研發、引進、推廣名特優新蔬菜100多種,價調基金扶持市農科所選育推廣的“春魁”牌甘藍項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提升了我市蔬菜種植水平,讓廣大菜農實現了增產增效。我市通過運用價調基金,幫助淮建蔬菜基地、高皇蔬菜基地、六馬種豬場等30多個副食品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發揮孔店地區有機蔬菜的生產優勢,豐富市民菜籃子,2008年市物價局運用價調基金扶持園區擴建了9座鋼架大棚。
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措施,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奶業是我市特色產業,多年來,我市相繼運用60萬元價調基金幫助益益乳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奶牛擴群工程和生產線技術改造,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壯大了產業優勢。2004年,動用了價調基金30萬元對175戶奶牛養殖戶的6113頭奶牛發放了飼料價格補貼。2005年,我市又動用價調基金10.3萬元對大通第一奶牛園區內13戶奶農予以價格補貼,幫助廣大奶農解決了燃眉之急,讓他們真切體會到了政府的關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發展奶牛飼養業的信心,促進了我市特色產業的發展。
我市“放心肉”工程建設也離不開價格調節基金的幫助。自1998年4月15日,我市啟動“放心肉”工程建設以來,已相繼投入200余萬元價格調節基金用于全市肉食批發市場的建設及屠宰設備的改造,保障“放心肉”工程健康順利的推進與發展,讓廣大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特困群體也得到了價格調節基金的幫助。2007年,因豬肉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我市動用65萬元價調基金對全市66869戶低保戶實施了豬肉價格補貼。在2007年至2009年的每年春節期間,我市又分別動用了77.2萬元、81.93萬元、100萬元,對全市特困職工給予了米、食用油等實物補貼,惠及人口近6萬人。
采訪結束時,市物價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我市的價格調節基金籌集和使用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年來在穩定市場、穩定社會、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