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上窯林場通過與中安科技研究院合作,采用何首烏綠化荒山技術對廢棄的采石塘口進行生態修復,為我市荒山綠化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探索出了一條新途徑
“以往我們對廢棄的采石塘口進行生態修復,大多采用常春藤、爬墻虎、野薔薇等藤本植物來綠化,一般每畝首期需要投入綠化資金八千元左右,而且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取得一定的生態效益,基本沒有什么經濟效益可言。現在我們采用何首烏綠化荒山技術對廢棄的采石塘口進行生態修復,每畝山地可栽植何首烏苗2100株,綠化投入只需一千元,同時何首烏栽植三年左右就可以采摘,每株何首烏塊根可長到一公斤,按照目前市場價每公斤六元計算,每畝荒山栽植何首烏三年可獲益一萬余元。”5月7日,在上窯林場一處廢棄的采石塘口邊,該場負責同志指著塘口周圍一簇簇嫩綠的何首烏苗如是向記者說到。
市農委高級農藝師盧蘇在采訪中向記者介紹說,作為與人參、靈芝、冬蟲夏草齊名的中華四大神草之一,何首烏具有較高的藥用、食用和觀賞價值,其生長的中心區域在北緯32°至33°之間,淮南正處在這個范圍內,是何首烏栽植的最佳地區,加之何首烏具有抗干旱、適應能力強等特性,在廢棄的采石塘口等土壤條件較差地區也可以正常生長,因此可以說何首烏是我市荒山綠化的一種理想“武器”。
“何首烏綠化荒山技術既達到了采石塘口的生態修復效果,同時又實現了發展生態農業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淮南中安科技研究院技術負責人王培告訴記者說:“我們與上窯林場合作的上窯何首烏山項目是一個荒山開發利用項目,去年我們在上窯何首烏山栽植了何首烏苗300余畝,10萬株,播撒種子200萬粒,從現在情況來看,何首烏不僅對廢棄采石塘口的生態修復效果比較明顯,而且由于該項目采用了中安科技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次性種植連續采收等先進技術,從明年起我們就可以采收何首烏了,也就是說明年我們就可以有一定的荒山開發利用收益了。”
“我市規范開山采石管理后,如何對廢棄的采石塘口進行生態修復,一直是我們林業部門認真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上窯林場與中安科技研究院合作,通過何首烏種植使采石塘口的生態得到了修復,荒山得到了綠化,市民得到了生態效益,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獲得了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這是我市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市林業局有關負責同志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淮南作為資源型城市,生態總量較小,生態環境較差,市林業局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主動與社會各界聯系,爭取吸納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不斷開創我市林業部門與企業在林業建設上的雙贏局面。”
(記者 蘇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