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靜)看病花錢少了、住院天數短了、陪護難題緩解了,這是淮南醫保改革帶來的實在變化。7月9日,記者從市醫保局獲悉,今年以來,市醫保局多措并舉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打出政策組合拳,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DIP付費改革、帶量采購擴圍、動態調價、免陪照護四箭齊發,患者負擔年均降幅超12%,節約采購資金過億元。
市醫保局力促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參保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在支付方式改革上,DIP付費2.0版正式落地,形成3890個本地化病種目錄并完成清算。改革成效顯著,患者住院天數年均降5.72%,次均費用降6.56%,個人負擔直降12.29%。醫院救治疑難重癥能力同步增強,三、四級手術量年均增長超9%。
帶量采購擴面增效。我市率先加入三明采購聯盟,開展市級藥品耗材集采,覆蓋78家二級以上醫院,預計節約資金612萬元。前5個月全市集采藥品金額9387萬元,因降價直接為群眾減負1.02億元。
醫療服務價格“有升有降”動態調整。護理、手術類27項提價,檢查、檢驗類65項降價,優化醫院收入結構1922萬元。新增嬰幼兒視網膜檢查等惠民項目,加速引入滬蘇浙地區新醫療技術服務。
“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廣受好評。4月份,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第一人民醫院)率先開設免陪護病房,提供醫療護理與生活照料服務,已惠及220名患者。7月份,市中醫院、鳳臺縣人民醫院、壽縣人民醫院3家醫院也陸續推廣該項服務,讓更多患者住院無憂。
據了解,市醫保局將通過深化醫保支付改革和優化集采與價格機制,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在支付改革方面,將修訂DIP付費辦法,擴大基金覆蓋范圍并探索納入更多類型;對重點學科相關病種給予激勵,新增市級中醫優勢病種并加大支付傾斜;同時完善輔助目錄和優化撥付流程。在集采與價格方面,將落實集采任務并擴大目錄,年內完成價格動態調整評估,合理制定基層“上門服務費”并優化價格結構。這些措施旨在減輕群眾負擔,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