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勞動者撐起安全“防護網”
——我市工傷保險工作綜述
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始終把推進工傷保險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護航企業、保障民生、服務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提升經辦服務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工傷保險各項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近年來,我市通過制度創新和服務優化,已構建起覆蓋全民、多層次、可持續的工傷保障安全網。截至目前,我市工傷參保人數38.65萬人,工傷認定600余件,工傷鑒定15批次,鑒定1074人次,工傷基金收入1.3億元,支付各類工傷保險待遇1.3億元,工傷基金收支穩定。工傷參保人數逐年增長,待遇水平不斷提高,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為全市勞動者撐起了安全的“防護網”。
自2024年1月1日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以來,我市聚焦工傷保險全覆蓋目標,統籌推進五項重點工作,著力擴大參保覆蓋面、提升服務質效。
工傷保險群體覆蓋范圍更廣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徽商銀行、建設銀行等11家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完成397個社銀合作網點平臺建設。依托銀行網點資源,打造“就近辦”服務網絡,為參保單位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多元化參保服務。全面推廣工傷保險網上經辦系統,通過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構建“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經辦模式。參保企業和群眾可通過線上平臺實時辦理參保登記、繳費申報等日常業務,辦理時間壓縮60%以上,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以“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為載體,組織全市人社系統力量,深入企業、園區、社區、商圈等“四進”場所60余個,累計開展政策宣講、現場答疑等宣傳活動50余場。自2024年8月啟動社會保險“數據找人計劃”(三期)工作以來,通過人社、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數據比對,精準定位未參保市場主體。組建工作專班開展參保動員,累計實地走訪企業2000余家,電話溝通5000余次,一對一講解參保政策和權益保障。截至目前,專項行動成果顯著,新增參保企業359戶,新增參保職工1257人,進一步筑牢企業職工權益保障網。
工傷保險體系層次更全
伴隨著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快遞物流業作為傳統工作職業在互聯網條件下的延伸,吸納了大批勞動者就業創業,為此,我市積極響應省有關政策,推進實施快遞業優先參保,對接郵政管理部門,對快遞行業用人單位開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快遞從業人員年齡、性別、工作網點等基本信息,不斷優化經辦服務內部和外部流程,指導快遞企業和基層快遞網點積極參加工傷保險。目前,快遞行業工傷參保人數達到2044人。與此同時,大力推進超齡就業人員和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保障了該群體勞動者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目前,超齡就業人員累計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3500余人。穩步推進補充工傷保險工作。2023年5月,我市出臺試行補充工傷保險政策,形成政府主導、商保經辦、繳費合理、保障適度、協作統一、提質增效、創新服務、穩定持續的社保+商保模式,進一步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滿足了用人單位和職工合理化、多樣化的工傷保障需求。
工傷預防行動更積極
為貫徹落實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我市通過部門聯動、統籌謀劃、加強宣傳、全程監管,全覆蓋高質量培訓企業重點人員,切實提升工傷預防意識和能力,保障勞動者生命安全健康,促進勞動者穩定就業,促進重點行業企業安全健康發展。截至2025年5月,我市完成19973人次的工傷預防培訓任務,其中完成重點行業三類人員(重點企業安全生產分管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和班組長)3200余人。與此同時,我市通過開展工傷預防培訓,企業安全生產措施和工傷預防意識得到了普遍提高,有效地促進用人單位和職工由“傷后保障”向“提前預防”意識的轉變,工傷預防宣傳培訓成果內化為職工“積極預防、主動規避”的自覺行動。從源頭上減少或預防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工傷事故的發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了顯著成效。
供養親屬“四上門”服務更優
工傷保險供養親屬具有顯著的“老幼病殘”特征,面對供養親屬待遇資格“承諾易、核驗難”的經辦困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秉持權益保障與基金安全并重的經辦原則,創新實施“四上門”服務機制,四位一體協同推進便民服務與風險防控。一是簽署承諾上門辦,實現群眾“零跑腿”;二是待遇資格上門驗,精準防范待遇冒領和騙保行為;三是自助認證上門教,全力化解特殊群體“數字鴻溝”;四是法律責任上門講,解讀政策法規強化群眾誠信守法意識。自2020年推行“四上門”服務以來,我市累計已為143位供養親屬提供上門服務,惠及84個家庭,服務滿意率100%。
長期待遇管理機制更全
工傷長期待遇人員,尤其高齡供養親屬的管理一直是稽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制定工傷長期待遇人員管理辦法和生存認證操作規范,形成了完整、有效、可操作的工作方式。對長期待遇人員建立基礎數據臺賬,更針對高齡人群建立高危數據庫。稽核工作中的待遇暫停、恢復、終止的相關佐證材料,認證工作中的聯系記錄、查詢數據、來往函件、照片視頻等佐證材料,均做到有據可查,各項資料齊全、完整、有效。每月通過皖事通自助認證、電話溝通、在線指導、視頻認證、入戶走訪、異地協查,形成統分結合、協作高效的監管工作機制,長期待遇人員資格認證率保持100%。
工傷保險既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也是社會和諧的穩定器,發揮著優化營商環境、護航經濟發展、兜住民生底線的重要作用。每一例工傷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牽掛,我市將以更有溫度的服務流程、更高效的待遇支付機制,讓工傷保險真正成為勞動者的暖心保障。目前,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正在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工傷保險工作的新方式,用深入人心的服務將群眾與政府緊緊連接起來,譜寫工傷保險保障民生的新篇章。
(記者 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