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解鎖智慧養老新路徑
以“步”為信探新路 情暖桑榆繪新篇
“郭阿姨有早起的習慣,平時一大早微信步數就有1000多步,而今天才300多步,不會有什么事吧?”近日,淮南高新區弘湖社區志愿者汝靜在查看西湖春天小區老人步數時,發現獨居老人郭軍步數異常,于是趕緊聯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趕往老人家里。
“哎呀!我忘記把手機帶在身上了,真不好意思,還讓你專門跑一趟!”郭軍看著突然“到訪”的汝靜,從驚訝變為歉意。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獨居、高齡、空巢老人的日常居家安全,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為守護老人日常居家安全,市委社會工作部在全市選定100個社區和村,試點推行“‘步’約而同”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通過觀察老人的微信運動步數,對老人突發健康狀況及時上門走訪,用老人和志愿者的腳步共同編織一張“守護網”。
謝家集區平山街道瑞安社區有居民2000多人,其中老人1200多人,是個典型的“老年社區”。“我們積極推行‘步’約而同志愿服務,發動社區網格員、志愿者,重點關注微信運動步數明顯增加或減少的老人,真情守護‘夕陽’。”瑞安社區黨總支書記說道。
王家樂夫妻倆是獨居老人,前幾天因為到銀行交燃氣費,造成微信運動步數明顯增加。社區志愿者趙元元發現異常后,第一時間聯系老人,并手把手指導老人開通了手機銀行。“我們為老人發放了聯系卡,有任何需求,一個電話我們隨叫隨到。”趙元元說。
為推動“‘步’約而同”志愿服務可持續開展,市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各縣區打造了志愿者和網格員兩支隊伍。按照積極引導、老人自愿的原則,引導1.3萬名老人參與到“‘步’約而同”志愿服務中來。
市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各縣區在社區(村)建立應急響應、日常幫扶和志愿服務激勵三項機制,著力完善“‘步’約而同”志愿服務內容,打造基層助老、護老、暖老全鏈條服務。結合全市開展的“睦鄰一家親”行動,試點社區(村)常態化開展關愛老人日常幫扶活動。2024年以來,全市引導1萬余名村(居)民、黨員志愿者、新就業群體、大學生、醫護人員和500余個社會組織,為老人開展送餐、送菜、送藥、理發、義診等志愿服務4萬余人次。為調動網格員、志愿者的積極性,各社區(村)在積分制管理中專設志愿服務積分,提高服務老人積分權重,激勵廣大志愿者參與服務老人活動。目前,全市“‘步’約而同”志愿服務積分已達3.7萬分。
“微信步數一增一減之間,關系老人的健康與安全。”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進一步健全完善機制,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其中,讓溫暖不斷延續,讓“‘步’約而同”志愿服務品牌叫得響、立得住。“步數之約”已經不再是普通的約定,而是一個關于守護與關愛老年人的無聲契約。
圖一:淮南高新區三和鎮弘湖社區志愿者幫助老人開通微信步數,根據老人微信步數異常情況開展上門志愿服務。
圖二:淮南高新區三和鎮弘湖社區醫生志愿者為83歲郭軍老人測量血壓,開展健康回訪。
圖三: 謝家集區平山街道瑞安社區志愿者錢月娥(左一)為腰部摔傷的陳凡珍老人上門義務理發。
(記者 付莉榮 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