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鴻)近日,記者從市醫保局獲悉,我市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工作近年來成效顯著,2025年度參保人數已達237.76萬人,確保了廣大群眾“病有所醫、醫有所保”。面對“不愿參、繳費難、不便參”等日漸突出的難題,市醫保局多管齊下,從政策待遇、經濟支持、宣傳引導與經辦服務四方面綜合發力,切實破除了參保阻礙,將國家惠民政策扎實鋪展到每個角落。
政策保障提升醫保“含金量”。通過落實三重保障制度,全市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綜合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8.57%、77.60%和73.39%,顯著減輕了大病、重病患者醫療負擔。醫保目錄實現動態管理,由最初300種藥品穩步擴容,年均新增品種超百種。門診慢特病保障覆蓋范圍擴展至83個病種,更多居民長期用藥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觸角深入基層,醫保專網全面覆蓋兩縣六區的村衛生室,全市835家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定點,實現農村參保群眾“家門口”報銷,月均結算服務超4.7萬人次。
精準宣傳消除政策“距離感”。市醫保局構建立體化宣傳網絡,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將專業政策轉化為通俗圖文與案例解讀。通過在交通要道設置廣告牌、制作短視頻及宣傳冊等,政策社會知曉率持續攀升。此外,建立了覆蓋全市約90個鄉鎮(街道)、1100余個村(社區)的醫保宣講服務點體系,組織各級醫保干部、業務骨干開展常態化宣講。活動啟動以來累計宣講達30輪次,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在權威政策解讀的滋養下,群眾“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的能力顯著增強。
財政托底紓解繳費“重壓力”。居民醫保籌資動態優化,2025年度籌資標準達1070元,其中財政補助占比達63%,實現了“國家補大頭”。特別聚焦困難群體,我市實施精準分檔資助:特困人員全額資助參保,低保對象按90%資助,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享50%資助,確保所有困難群眾不因經濟問題被排除在保障網外。
服務下沉打通參保“最后一米”。為便利群眾參保,我市推行“線上+線下”雙軌并行服務。居民動動手指,可通過微信、支付寶、皖事通APP等線上渠道完成“指尖參保”;鄉鎮便民中心、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則設立醫保窗口,尤其針對農村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暖心“幫辦代辦”乃至上門服務。針對外出務工人員,我市專門設置了補充征繳期,憑外地務工證明即可補繳新年度保費。自2025年度起,未在集中征繳期及補充征繳期內參保的群眾,在2025年度任一時間都可繳納城鄉基本醫保費用,普通群眾在繳費3月后享受醫保待遇,新增特殊身份群眾自繳費次日起即可享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