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田家庵區人民法院聚焦物業糾紛重點領域,將庭審“搬進”小區,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促使物業公司提升服務質量,引導業主依法履行交費義務,共同營造和諧穩定的社區環境。
巡回審理,找準癥結實質化解
如何讓每一次巡回審判都能成為示范審判?“眼見為實”的現場調查是依據,法官零距離的“現身說法”是引導,“對癥下藥”的審判是關鍵。
據了解,田家庵區人民法院抽調熟悉物業審判業務、法學功底扎實的法官,組建5個物業糾紛審判團隊,全力化解物業糾紛。
“小區住戶單元門長期敞開”“安保巡查少,外來人隨意進入”“房屋外墻漏水,物業不積極處理”……某小區業主徐某某等6人,因覺得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居住體驗大打折扣,選擇以不交納物業費的方式無聲抗議。法官王湘將巡回法庭“搬”進小區,直接面對群眾,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訴求。
庭審中,在充分聆聽雙方訴求后,王湘逐步析法明理,建議物業公司改進服務。同時,告知業主不交納物業費的后果,以及對物業公司服務不滿意該如何維權。最終,雙方握手言和,6名業主先后交納了物業費,物業公司表示將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庭審現場,不少居民在一旁觀審。休庭后,王湘“趁熱打鐵”,現場與居民互動普法,結合審判實踐特點,為大家釋法答疑,在場群眾紛紛表示:“近距離觀摩庭審,非常有意義。”
據悉,2024年以來,田家庵區人民法院已在27個社區開展巡回審判150件次,邀請100余名群眾、物業公司代表等參與旁聽庭審。
整合資源,實現矛盾多方共調
田家庵區人民法院積極探索多元化解物業糾紛的辦法和機制,強化與政府職能部門、行業組織的協調聯動,在田區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建立“舜心”共享法庭,將物業糾紛優先委派區物調委進行調解。
“一開始簽訂前期物業服務合同時,說好了對我們的物業費進行減免,現在又要重新商定,這哪能行?”近日,某小區6戶業主來到田區物業調解委員會,訴說不滿。原來,該小區開發商為促進消費,與該6戶業主達成協議,前期合同約定可以減免他們的物業費。之后,小區更換物業公司,新的物業公司要求按規定交費,但6戶業主并未交費。
調解員杜曉峰在梳理中發現,該糾紛是現物業公司與小區開發商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如果一直僵持下去可能會產生更大的矛盾。于是,她將目光鎖定在其中一戶較有威望的業主身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釋法明理,使這位“關鍵”業主的態度逐漸軟化,其余幾戶業主的態度也慢慢發生了轉變。最終,經過多輪調解,不僅該6戶業主交納了物業費用,開發商和物業公司多年的矛盾也得以化解。
2024年,田家庵區人民法院新收物業服務合同類案件同比下降21.81%,在20個社區開展物業巡回審判111件次,物業糾紛源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田家庵區人民法院將繼續發揮巡回審判的“橋梁作用”,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匯聚各方力量,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記者 廖凌云 通訊員 徐子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