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10萬尾淮王魚、30萬尾江黃顙珍貴魚種
12月25日,大規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淮河干流淮南段的淮王魚保護區實施,這是由兩個項目同步進行。超百萬尾魚苗放流保護區,此舉大大增加了保護區漁業資源種群與數量,對改善及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維護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當日的增殖放流活動在鳳臺淮河大橋附近上游處的原高水位碼頭進行,此地緊鄰淮河黑龍潭,屬淮王魚保護區的核心區。兩個實施項目共有8輛魚苗運輸專用車齊聚于此,場面壯觀。淮南市、縣漁政人員、水產專家及實施單位人員等站在堤岸邊,將水盆中的淮王魚魚苗傾倒入淮河,只見一尾尾魚苗劃出優美的弧線,歡快地躍入河水中。
經過多年放流,如今放流作業已十分專業且迅捷,除放流展示環節外,其余放流行動則是將魚苗運輸專用車盡量靠近河邊,然后將車上連接出口通過鐵制水槽及塑膠管袋接入河中,待打開閘閥,魚苗則隨水流通過水槽及管袋直接進入淮河。這樣不傷魚苗,成活率高,也提高放流效率。
據了解,兩個實施項目分別為引江濟淮一期工程的生態補償和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態修復。其中,引江濟淮一期工程生態補償增殖放流活動由市漁政執法大隊實施,放流魚種包括10萬尾淮王魚(長吻鮠)、10萬尾江黃顙及黃白鰱等共計105萬余尾,還有螺蜆類1萬公斤,合計74萬元。漁政人員介紹,淮王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淮王魚、江黃顙,其他保護物種包括細尾鮠、黃顙、淮河鯉、長春鳊等魚類。按照《引江濟淮工程對淮河淮南段長吻鮠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補償方案》要求,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是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對保護區產生影響的生態補償,旨在修復保護區水域生態環境。
漁政人員表示,本次放流的淮王魚、江黃顙是同為鲿科的特種魚類,大量此類魚苗的放流,將為恢復淮王魚保護區的珍稀水產種群數量起到重要的作用,保護水域生態完整性。另外,黃白鰱濾食浮游生物,其中黃鰱吃的是浮游動物,白鰱吃的是浮游植物,兩相結合,凈化水質效果明顯。
同在此處實施的另一個增殖放流活動,是淮河干流航道(三河尖至蚌埠閘段)整治工程對淮王魚保護區影響的生態修復研究項目,由省港航建設投資集團公司拿出一定補償金,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及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承辦,市漁政執法大隊予以監督,放流魚苗為20萬尾江黃顙。
據介紹,經招投標程序,放流魚苗全部來自于省級水產良種場,分別由市窯河漁場及壽縣古塘水產養殖公司供應。為做好此次增殖放流工作,在市漁政及相關部門的共同監督下,并由放流活動技術組專家現場檢查鑒定和測量規格,放流過程全部經公證處公證,確保放流質量和數量。
在鳳臺原高水位碼頭的增殖放流活動結束后,當日下午,引江濟淮一期工程生態補償項目活動轉場至淮河干流祁集段,此地為淮王魚保護區實驗區,由市漁政執法大隊在此組織增殖放流1萬公斤螺蜆類生物,以補充底棲生物,凈化水體環境。據了解,螺蜆類生物對保持水體清潔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一些底棲魚類的餌料,是生物鏈的主要一環,此舉亦是強化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措施。
漁政部門強調,淮王魚保護區建設是長久大計。保護區常年禁漁,本次增殖放流后,漁政部門將繼續開展對淮王魚保護區水域的巡查和執法打擊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堅決取締禁用網具,為放流魚種創造良好的水域環境,提高放流魚種成活率,切實做好淮王魚國家級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
(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