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越式弦紋銅鼎:兼具楚越風格 見證楚越文化交流融合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越式弦紋銅鼎:兼具楚越風格 見證楚越文化交流融合
【字體: 】 發布時間:2024/9/26 6:59:17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淮南市博物館內,陳列著一件銅鼎。這件銅鼎與一般足部比較粗壯、耳部比較肥厚的楚式鼎有所不同,它的三足比較細長,耳部比較單薄,有著“越式鼎”的風格。

據市博物館講解員黃鳴玥介紹,這件戰國時期的越式弦紋銅鼎于1992年11月出土于當時的唐山鄉(現淮南市謝家集區唐山鎮)第三磚廠。

據了解,在1992年12月12日, 市博物館獲悉唐山鄉第三磚廠發現了文物,便派人前往開展調查、征集工作。該磚廠位于唐山鄉邱崗村附近,與壽縣毗鄰,西南距壽縣縣城僅3公里。

1985年,文物普查時確認這一帶是淮南市古墓葬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

1992年11月份以來,磚廠在施工中,多次發現古墓葬,當地民工和村民私自進行了挖掘。墓葬均系小型土坑豎穴木棺槨墓,由于破壞嚴重,其形制與結構無法確認,現場殘存少許朽木及五花土、白膏泥,有的文物出土后已流入當時的壽縣九龍鄉境內。調查人員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 追回了部分出土文物,計8件,其中青銅器5件、玉印章2枚、陶器1件,形制相同,大小不同。

這件越式弦紋銅鼎通高19.9厘米,口徑17厘米,腹徑19厘米,重2240克。銅鼎淺扁圓腹,細高足,足上有削棱,蓋頂上一小環扣銜環,蓋上有三臥獸形紐等,具有較明顯的戰國晚期文化特征。銅鼎底部有黑色煙炱痕跡,表明曾用于烹飪。鼎內可能放置豬、雞、魚、青蚶等食材,直接用于烹煮。

據了解,銅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是從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后也用于祭祀。再后來,被賦予了神圣色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歷朝歷代,尤其是夏、商、周時期,鼎的使用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關。例如,夏禹鑄造九鼎,象征著九州的統一和國家的穩定。同時,它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會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另外,鼎也是社會地位的標志。“一言九鼎”等成語反映了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承諾。此外,鼎還是吉祥與昌盛的象征。鼎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團結、統一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盛的吉祥物。隨著大量銅鼎的出土,它們也成為文明的見證與文化載體,反映了古代中國的冶煉和鑄造技術,以及社會形態的變遷。

黃鳴玥介紹,所謂“越式鼎”,即在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的一種形制比較獨特的銅鼎。這種鼎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三條相對比較細的足,多為棱錐狀和獸蹄柱狀,并且這些足普遍呈外撇狀態。這些鼎被大量發現在古代越族的墓葬中,也就是南方的百越地區,故稱“越式鼎”。根據吉林大學周冰《越式青銅鼎研究》一文所說,越式鼎主要分為有蓋、無蓋和盤口三大類。越式鼎通常為深腹設計,便于烹煮食物;附耳設計,方便拿取;三足瘦細且外撇,形成獨特的造型。

銅鼎上的“越式弦紋”通常指的是器物表面上刻出一道道凸起的弦紋,這些弦紋通常呈平行排列或環繞器物一周,起到裝飾和增強器物立體感的作用。

黃鳴玥介紹,越國于公元前306年被楚國所滅,加之該銅鼎蓋部為楚式風格的三只小獸,但是底部的三足卻為越式風格的細長足,由此可推斷出當時楚越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

“標準的越式鼎足比較細長,而且耳朵比較單薄,楚式鼎耳朵非常肥厚粗大,足呈現的是蹄足的狀態,比較粗壯。這件銅鼎算不上典型的越式鼎,它的耳朵與楚式鼎有點像,它的蓋子部分是有三個小獸,而三個小獸這種樣式其實是符合楚式鼎的風格的,并不符合越式鼎的風格。”黃鳴玥表示,“所以,我們合理進行一下推測,當時楚國滅了越國后,可能俘虜有越國的工匠,這些工匠來到楚國,在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熏陶下,制作出了不僅有楚式風格,也有越式風格的這樣一件鼎”。

(記者 張明星 付莉榮 攝影報道)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东平县| 穆棱市| 视频| 榕江县| 玉环县| 博白县| 丹棱县| 乐清市| 武川县| 日土县| 泸水县| 张北县| 华蓥市| 拉萨市| 勃利县| 和平县| 普洱| 镇江市| 崇阳县| 手游| 赞皇县| 泰宁县| 德安县| 塔河县| 肥城市| 东方市| 筠连县| 乐昌市| 越西县| 临沧市| 永兴县| 韶山市| 无为县| 中卫市| 寿光市| 丰镇市| 大理市| 庆安县| 乐陵市|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