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資助 暖心服務
我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有保障

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學校老師向學生介紹助學政策
小黃同學是位于謝家集區的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學校2023級計算機專業學生,受益于國家及我市相關助學政策,今年秋季學期,她再次獲免學費并受國家助學金和校助學金資助,安心就學。
“我有兩個姐姐,加上我,家中一共5口人,日常開銷全部靠父母的微薄收入。”小黃說,2023年她考入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學校時十分擔心家中拿不出這筆學費。令小黃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家庭情況符合有關資助政策,班主任、校領導主動幫她辦理相關手續,讓她免學費入學,且每年小黃還能另外獲得國家和學校的各一筆助學金,用于購買學習用品和生活開支等。
同樣是在今年秋季,淮師附小大通校區的孫同學也獲得了一筆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生活費補助金,并且市學生資助中心還聯合校方,專門向他及該校其他低收入家庭學生贈送了書包、聽說寶、文具等學習用品。
9月23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學生資助中心獲悉,依托線上學生資助管理系統和線下排查核實,2023年全市共發放助學金9023.455萬元、76821人次受益;今年春季學期全市發放4719.72萬元,受助人數達42710人次。市學生資助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市以“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為目標,全面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全方位推進精準資助,建立起了“主動資助”,中職、高職“擴面”,高中階段實施國家助學金、免學費等資助政策,確保家庭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安心就學。
市教體局要求,各縣區各學校對符合免學(雜)費政策條件的學生,入學時直接免收學(雜)費,不得“先收后退”。各地各校在新生報到現場設立“綠色專區”,保護學生隱私,簡化報到程序,確保提出申請且符合條件的新生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報到手續,順利入學。
依據《淮南市學生資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我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主要有四種方式:學生自己申請,并提交相關佐證材料,對城鄉低保戶子女、特困供養學生、孤兒殘疾學生、烈士子女或優撫家庭子女等,直接認定為受助對象;建立由學生代表為主的獎助學金評審機制,制定評審程序,對因突發事故、因病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通過“班級評議、公示”流程,依據學生家庭困難資料,認定受助對象,使受助學生的認定、獎助更加科學、精準;通過教師走訪方式來摸排貧困生信息;借助全國資助系統推送的重點保障學生信息和省建檔立卡系統進行比對,市教體局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對于十三類家庭貧困學生做到清晰摸底、應助盡助。
走訪過程中,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我市部分中職院校、中小學校等均看到,其校園醒目位置張貼著學生資助政策須知、資助申請流程等相關宣告信息。同時,各校按照統一要求,對認定過程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細化,對啟動宣傳、個人申請、班級評議、學校審核公示等都明確了時間要求,并統一表格和文本,規范了程序和材料建設,做到了臺賬一目了然。市學生資助中心負責人表示:“每年開學季我們都會加大督察巡訪力度和頻次,確保各縣區各學校嚴格落實相關政策,保障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消除貧困代際傳遞,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記者 陳彬 蘇國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