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跨越3省1300多公里的愛
21歲小伙劉昊林成為淮南市第7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其實我只是做了一點自己能做到的事,但對于患者就是一條命和一家人的幸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救人的機會,我遇到了,就是幸運……這事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做到的,是背后很多人的努力工作才能完成這次救命的機會,要感謝大家!”9月18日,21歲小伙劉昊林在安徽省立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浙江一位患者的生命,他也成為淮南市第7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童年結緣,善心志在奉獻
劉昊林現為西安石油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出生于2003年的他,雖然還只有21歲,但與紅十字的深厚情緣,卻可追溯到11年前。當年讀小學四年級的劉昊林受他的數學老師、市紅十字志愿者詹同珍的影響,加入了紅十字會,成為一名志愿者。節假日,詹老師經常帶著學生們參加市紅十字會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樂于助人的小昊林總是積極參加。在潘集區楊柳小學,他為小朋友們表演精彩酷炫的百變魔方;在段崗小學,他與小朋友結對子、送禮物,與留守兒童交朋友……那個瘦小、靦腆而富有愛心的小男孩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這段經歷,雖然已過去11年多,但劉昊林依然記憶猶新。而帶他走上奉獻之路的詹老師對他更是贊譽有加:“從小看大,這個孩子的善良、愛心和責任心早就顯現。”
青春熱血,寄望續航生命
結束了緊張高考的劉昊林也年滿了18歲,在與小學同學、自己的好朋友周支煬一次偶然相遇,聊天時得知好友正在參加市紅十字會暑期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挽救生命的感人故事和重要意義后,劉昊林再也按捺不住那顆火熱的心,來到獻血屋獻血并留取了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時光荏苒,轉眼間兩年過去,劉昊林已在西安讀大三,而那份生命的承諾,他始終銘記在心底。每次接到市紅十字會的回訪電話,劉昊林都是一陣驚喜后又有點遺憾,不知道那顆生命的種子何時能夠發芽。
2024年暑假,正巧也是8月,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燃起了劉昊林那顆平靜又火熱的心。市紅十字會通知他的血樣與外省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征詢他是否愿意捐獻。驚喜中的劉昊林趕忙告訴好朋友周支煬,請他幫忙證實一下。得到確認后,劉昊林把消息和父母分享,謹慎的父母又再次和市紅十字會進行了聯系溝通。得知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么有意義,對捐獻者也沒有什么損害,開明的父母也堅定地支持兒子的善舉。
趁著開學前僅有的幾天空閑時間,劉昊林專門從外地趕回淮南進行捐獻前的高分辨率匹配采樣和體檢。臨別,劉昊林一遍又一遍地囑托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捐獻通知下來一定要提前告訴他,不管開學后多忙、學習多重,他都會立刻回來捐獻。
剛開學一周,劉昊林就接到了加急捐獻的通知,他第一時間向學校說明情況請了假,懷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踏上從西安回淮南的高鐵。
品學兼優,收獲多項榮譽
在大學,劉昊林不僅學習努力,成績優異,而且熱心奉獻,不忘初衷。大一時他就擔任了校學生會干部、班級學習委員,從大一到大二,他除了學習,其余時間都用于服務學生會和班級。他性格溫和、熱心助人、人緣特別好,他負責的學生會和班級事務被管理得井井有條,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贊譽。每次臨考,身為學霸的他總是突擊幫同學分析、輔導,做好迎考準備;每次學生會承擔校大型活動,他都組織安排得細致周到;每次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他走在前、干在前;每次同學之間發生摩擦,他都會春風化雨般解決問題。
他的優秀表現得到了學校的褒獎,也贏得了一堆榮譽。他大一就被評為校“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團干部”“三好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大二便獲得校獎學金,榮獲陜西省數學競賽二等獎,如今已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低調赴捐,踐行愛心諾言
9月12日晚,劉昊林乘坐近6個小時的高鐵跨越近千公里從西安回到淮南。夜色中,周支煬和詹同珍老師特地趕來迎接他,得知自己的學生依然如此優秀有愛,詹老師激動得流下淚水,擁抱著昊林:“好孩子,好孩子,這么小的年齡能拋開一切去救人一命真是了不起!老師向你致敬,為你驕傲!”
劉昊林住院待捐期間正值中秋節假期。中秋之夜,萬家團圓品嘗佳肴月餅之時,他獨自在醫院里忍受著注射動員劑后產生的身體不適,還堅持為患者寫下一封深情滿滿的鼓勵信,安慰、勉勵患者,希望他們一家團圓幸福!
9月18日,劉昊林在安徽省立醫院經過4個半小時的采集,成功捐獻223毫升造血干細胞,完成跨越三省1300多公里的生命接力,踐行了堅守十余載的初心善行。(圖片由市紅十字會提供)
(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