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鴻)9月3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公布了對皖北六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的綜合評價結果,并依據此結果下達了2024年“以獎代補”資金計劃。我市在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中表現突出,榮獲資金額度首位,占據了全省總額的50%,這標志著我市在生態修復、民生改善及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面對采煤沉陷區范圍廣、影響深的挑戰,我市積極響應,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在搬遷安置方面,針對采煤沉陷區點多面廣、影響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我市靈活運用集中安置、就近安置、貨幣安置等多種模式,確保群眾得到妥善安置。今年以來,我市已成功安置群眾5750人,完成了年度目標的77%,有效保障了受影響群眾的基本生活。
在生態修復領域,我市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原則,高標準推進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穩沉區治理修復項目3個,另有6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中。其中,西部采煤沉陷區治理項目一期——春申湖公園,已建成并向公眾開放,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成為了我市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的一個典范。今年,我市已治理沉陷區面積達到13652畝,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的141%,生態修復成效顯著。
此外,我市還積極探索沉陷區水面的綜合利用途徑,推動新能源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通過利用沉陷區水面建設新能源電站,我市已有效利用水面約2.3萬畝,成功建成了一批水面漂浮光伏項目,總裝機規模達到71萬千瓦。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為全市的能源結構優化和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還促進了沉陷區水面的合理利用。同時,我市還創新性地嘗試了“漁稻共生”模式,在沉陷區水面種植水稻項目取得試點成功,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