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甜瓜飄香。6月2日,第三屆史院甜瓜節暨甜瓜種植能手評選大賽舉行,經專家評委對參賽甜瓜的外觀、氣味、口感、甜度等指標的綜合評定,決出了大賽一、二、三等獎,分獲空調、彩電等各等次獎品。
當日,在史院鄉政府旁廣場搭建的展臺上,一溜長條桌上,按編號擺放了一盤盤甜瓜,接下來要由來自市農技推廣中心、市農科院及田區農業部門專家逐一進行品嘗,并測定含糖量,最終根據各項指標進行打分決出名次。評選專家表示,好的甜瓜要瓜型美觀,嘗起來香、甜、酥、脆。除外觀、口感等指標作為基本分外,還要把規模化種植、注冊“三品一標”、無公害基地認證、有品牌包裝等項作為附加分,以保障甜瓜的生產過程有記錄,生產品牌有注冊。
本次大賽由史院鄉甜瓜協會承辦,吸引了25家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參加,來自史院維強家庭農場的王奎珍奪得大賽第一名。王奎珍介紹,維強家庭農場種植有30畝甜瓜。受春節前后冰雪天氣影響,大棚受損,育苗有所延后,以致今年甜瓜比往年上市推遲10天左右。王奎珍認為,要培育出好的甜瓜,種植方面除了要有好的生產技術以外,還要有好的品種,并不斷對新品種進行升級。像這次奪得大獎的甜瓜,就是博洋65品種優選出來的。在5月上中旬剛上市時,可賣到8塊錢一斤。王奎珍說,這次大賽展銷會上,自家帶來有七、八百斤甜瓜,一個上午都銷完了,很受歡迎。有位老板一人就要了10箱,共100斤,說是要送人品嘗。
本次大賽還邀請市攝影家協會助陣,活動現場,攝影家們的“長槍短炮”不時留下精彩的鏡頭。甜瓜飄香兆豐年。此次活動就是要以甜瓜為媒、以節慶會友,搭開放平臺,展史院風采,讓更多的朋友走進史院、了解史院、推介史院。大家在品瓜嘗鮮的同時,還可以到種植基地現場采摘。
據了解,優良的生態、充足的光照、獨特的氣候和優質的土壤,賦予了史院甜瓜皮薄肉厚、細膩多汁、口感松脆、含糖度高的獨特品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及周邊地區,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近年來,史院鄉大力推行“遠教+基地+農戶”的學用模式,發展示范基地,突出產業帶動,甜瓜種植規模已突破5000畝,從事種植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已有40家,產出達1.5億元,為本地農民增收、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甜瓜已成為史院鄉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記者 張雪峰 查嘉琪 通訊員 金廣良 沈道銀 田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