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總結的時間智慧,是和農事密不可分的生存智慧,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在中國歷朝歷代的典籍和文獻中均有篇幅不一的記述。
特別是在安徽省壽縣,淮南王劉安在壽春為都的42年里,篤愛神仙黃白之術,發明了豆腐,組織門客編撰了“牢籠天地,博極古今”的煌煌巨著《淮南子》,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又被人們總結為“四時八節”,即四時為春、夏、秋、冬;八節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每個對應的節氣中,聰慧的古人都會總結相應的美食呼應節氣和時令的變化,在流轉的光陰中,有序地安排好一日三餐。
所謂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都有其特殊的含義。
筆者不揣淺陋,細數壽縣二十四節氣中的美食,以拋磚引玉,期待得到大家共同關注,發揚光大節氣文化和壽州美食文化。春季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春季是萬物復蘇、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季節,此時,在壽縣可以吃“春餅”,稱為“咬春”,還有時令菜肴油燜春筍、春韭、柳芽、香椿芽、薺菜,都是大眾的首選。到了清明,又稱寒食節,會吃馓子。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曾作《戲詠馓子贈鄰嫗》: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小孩會拿出煮熟的雞蛋做碰蛋游戲。這時候,香椿芽拌豆腐就成了當地人的一道美味,把嫩香椿洗凈,焯水,用細鹽浸泡,然后和當地潔白細嫩的八公山豆腐拌在一起,食用時,滴上芝麻油,美味爽口。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過壽地的香椿拌豆腐,稱之為人間美味。春季,在當地還有一道時令菜,就是蒿子炒香干,尤其以壽縣正陽關孟家湖一帶的蒿子最為上乘,莖細質嫩,與香干子同炒,清爽可口,有詩云:“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蒿香撲鼻潤心田,野徑涼風送清歡”,這些都寫出了蒿子的美味與口感。春季也是槐樹、榆樹開花的季節,白花花的槐花、榆樹錢經過淘洗,拌上面再蒸幾分鐘,佐以調料,就是一道開胃清火的春日小菜。谷雨時節,菠菜燉豆腐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補鐵。
夏季的六個節氣也有對應的食物。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季節,主要有鴨蛋、莧菜、蠶豆等上市,吃這些食物,可以消暑解熱。小滿時節,吃苦菜、苦瓜可以清熱解毒。黃鱔正嫩,用黃鱔燴雞蛋是夏季的美味佳肴。芒種時節,空氣中氤氳著瓜香,青梅、杏子、芒果等水果開始成熟,適宜食用。夏至時節,天氣炎熱,這時候,面條、粽子是消暑必備的食物。在壽縣老城區,純堿的小刀面和傳了幾代的麻鳩涼面都是“老壽州”念念不忘的消暑小吃。小暑之時,天氣更熱,許多時令的瓜果大量上市,綠豆湯、西瓜、冬瓜等食物都是清熱解暑的最佳選擇。大暑時節,是蓮藕、菱角、芡實等水生植物的收獲期,它們都是消暑的好食材。
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舒適宜人的季節,更有許多應季瓜果和美食讓人饞涎欲滴口角生津。立秋時節,天氣仍然炎熱,“秋老虎”在中午“發威”。西瓜、葡萄得到充足的日照,甜度逐漸增高,百合也是最佳的養生植物。到了處暑,天氣開始轉涼,但中午溫度很高,食用銀耳、蓮子、鴨子等做成的各種菜肴,可以滋陰潤燥。
白露時節,龍眼、荔枝等甜美可口的南方水果千里迢迢調入本地,進入暢銷季,飲米酒也是白露時節的習俗。一到秋分,大地一片金黃。菊黃蟹肥,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南瓜也是不錯的時令蔬菜,嫩南瓜可以清炒,老南瓜可以和小米一起煮稀飯,營養豐富。寒露時節,花生、核桃等堅果進入收獲期,紅棗也是應季的滋補佳品。霜降時節,天氣漸冷,白蘿卜、冬棗、山楂等溫補身體的食材可以做成各種菜肴和甜品,為進入冬季補充能量。
冬季是漫長而難熬的季節,冬季的各個節氣,應節而食,對身體健康很重要。立冬時節,當地有吃餃子的習俗,據說吃了餃子不凍耳朵。這時候,紅燒羊肉、羊肉燴東園白菜真是人間美味。板栗燒仔雞也是溫補的好食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小雪時節,紅薯、雪菜、冬筍等食材大量上市,炭火烤紅薯、雪菜燒肉絲、冬筍炒咸肉,都是開胃下飯的冬令美食。
小雪一過,就進入農歷的臘月。這時候,天寒地凍,各式火鍋成了驅寒暖身的首選。臘月里,家家戶戶開始腌制咸雞臘鵝和牛羊肉等,風干了,掛在屋檐下、陽臺上,等待春節期間享用或待客。壽縣食用咸物的歷史很悠久。從漢代,就有做干肉、臘肉的習俗。改革開放后,由于對外交流的快捷,壽縣外出創業者把當地腌制的臘物帶到長三角地區,受到外地人的歡迎,也豐富了人們的餐桌。
冬至到了,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時候,家家戶戶吃湯圓、炸年糕,寓意團圓和吉祥。小寒天一冷,大寒迎新春。小寒時節,天氣更加寒冷,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喝一碗紅棗桂圓湯、吃一頓枸杞燉老雞,是滋補身體的不二選擇。大寒是冬季最后一個季節,全年最冷的時候,也是年末歲尾,辭舊迎新的時刻,雞湯、羊肉煲、牛肉火鍋下馓子都可以暖身御寒。家人圍坐,燈火可親。圍爐而坐,暢敘親情,全然忘了戶外飛雪呼嘯,天寒地凍。
沿淮,特別是壽縣地區的二十四節氣與美食,有普遍性,也有獨特性。如耕植于壽縣古城的豆腐菜肴,既是家常菜也可以與其它食材搭配,做成時令菜。
春季有香椿頭拌豆腐;夏季有小蔥拌豆腐;秋季有鯰魚燴豆腐;冬季有熱氣騰騰的劉安點丹(豆腐腦,可甜可咸);婚宴上,有外焦里嫩的老壽州土菜四喜豆腐。
總之,壽縣的二十四節氣與飲食,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美食家來考察、品評,探究發現美味的奧秘。(趙鴻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