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鴻)11月28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醫保局獲悉,今年以來,淮南市醫保局緊緊圍繞省局集采工作要求,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實了國家、省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集中采購政策。此舉極大地減輕了群眾的藥耗負擔,實現了驚人的1.13億元的減負成果。
為了確保集采政策的精準執行,淮南市醫保局提前介入,從源頭抓起。他們深入分析各醫療機構上報的采購量數據,逐一復核偏離正常報量20%的機構,通過專業指導,使其能夠更精準地上報約定采購量。這一做法有效增強了數據的可信度,為國家藥采談判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了集采任務的順利完成和結余留用資金的合理分配。
在集采政策的執行方面,淮南市醫保局展現了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精心組織和實施,成功落實了8批次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涉及藥品品種334種,同時還執行了安徽省2批次的集采藥品82種。這些政策覆蓋了老百姓常用的藥品,使得一大批臨床常用藥的價格降幅超過一半,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為了進一步擴大集采政策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淮南市醫保局積極推動醫藥集采改革的提速擴面。在他們的努力下,今年以來已有2家民營醫療機構參與了藥品和耗材的集采,35家民營醫院加入了種植牙集采,19家連鎖藥店參與了中成藥集采。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集中帶量采購從公立醫院擴展到了民營醫院和零售藥店,甚至延伸到了非醫保定點的醫療機構。據統計數據顯示,醫療機構帶量采購的覆蓋面較上年提升了10.6%。
為了讓這些政策能夠更好地落地生根并發揮實效,淮南市醫保局還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他們專門預留了集采產品的預付和結余留用資金,以確保醫療機構的資金流暢通。在簽訂購銷合同后的20日內,按照約定的采購總金額的30%及時撥付給醫療機構,有效緩解了醫療機構的資金壓力。此外,他們還積極落實了醫保基金的結余留用獎勵政策,將節約下的醫保基金按比例獎勵給醫療機構,激勵其更積極地參與集采。
為了保障政策的執行效果和質量,淮南市醫保局還創新性地建立了“線上+線下”的部門聯動機制。他們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平臺對采購數據進行線上分析,同時對線下使用情況進行實時反饋和督導,實現了全方位的監管。此外,他們還將集采政策的執行情況納入了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體系,與衛健、市場等部門聯合開展監督檢查。對于未能完成協議量的醫療機構,將聯合衛健委和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督查頻次,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包括降低DIP結算系數、不予醫保基金結余留用激勵,并視情況扣除質保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