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酒瓶一響,那邊警察馬上到場!”在大通區,這不是一句宣傳口號,而是警方實打實的硬招。警力放在夜市、警力投射社區,這個夏季,市公安局大通分局緊抓一“近”一“遠”,在群眾看不見和看得見的地方同時用力,持續提高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所謂一‘近’,就是讓警力無限接近存在治安隱患的地方,走近群眾的治安痛點;一‘遠’就是通過一系列打擊整治行動,動態清零風險隱患,讓夏季多發性違法犯罪遠離群眾。”大通公安分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我們這邊報警特別容易,連電話都不用打,喊一嗓子,警察一分鐘不到就能趕到現場。”8月20日晚,在金豐易居夜市,一位小吃攤主指著剛開過去的巡邏車說,“街頭安排了治安執勤點,路面還有警察不間斷巡邏,這邊大家喊一嗓子,那邊警察就能聽到,很快便能趕來。夏季以來,我們這條街上沒發生過一起嚴重治安案件。”“每天晚上我們都能看到民警巡邏,在這里跳廣場舞特別有安全感,為辛勤的民警點贊。”在大通區法治廣場,一群跳廣場舞的市民感慨道。
如何才能做到近而又近,大通公安分局采取“警車常巡、警燈常亮、警察常在”的方式,確保見警率。采取“車巡+步巡”、動態巡查和定點值守相結合的模式,高頻次開展日巡夜查工作,從繁華夜市到背街小巷都有警燈閃爍;加強隱患摸排,做到查巡結合、打防結合,重點對可疑人員依法詢問盤查,對重點部位巡防清查,嚴密防范尋釁滋事、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嚴格落實“1、3、5分鐘”快速反應機制,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妥善化解矛盾糾紛,以主動警務織密群眾安全“防護網”。
“我們不是單打獨斗,光靠我們有限的警力織密不了這張‘防護網’。”大通公安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轄區民警對接社區網格員、社區志愿者,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群防群治,在群眾看不見的地方做文章,把很多治安隱患都消除在萌芽狀態。”大通派出所負責人透露,該所民警人人都在手機里建了微信群,老百姓有建議有情報,群里@一下民警,或單獨發信息給民警,民警馬上就能反饋。
離群眾近了,盯緊各類可能影響社會治安穩定的安全問題和關鍵因素,防患于未然,自然就能做到讓違法犯罪活動遠離群眾。數據顯示,今夏以來,大通區各類治安案件、犯罪活動持續處于零發、低發狀態。
(記者 蘇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