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宇
《時間里的中國智慧——二十四節氣研究》(以下簡稱《二十四節氣研究》)一書,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在2023年出版發行。為促進傳統文化現代化和地域文化升級發展,作者在綜合考慮二十四節氣的世界影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傳播情況)、國內發展現狀以及二十四節氣發展歷史等因素的情況下,廣泛搜集典籍中關于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資料,系統整理和精心擷取二十四節氣中的由來、民俗、詩學、傳播和創新等情況,按照歷時性的發展順序,編輯成書。該書內容豐富、圖片精美,案例精當,既能為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普及與傳播提供參考,又為傳統文化中的時間意識與時間智慧提供借鑒。通過對本書的細致閱覽,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主題明確 條分縷析
《二十四節氣研究》一書以“二十四節氣”作為主題,分類梳理與總結了二十四節氣的幾個方面,分別是二十四節氣概述、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二十四節氣與民俗、二十四節氣與詩歌、二十四節氣的對外傳播、二十四節氣的傳承和二十四節氣的創新。這七個部分彼此相互銜接,從表及里,逐漸推演,學術性較強。從概念梳理出發,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形成過程。二十四節氣的完整名稱最早在《淮南子·天文訓》中首次出現。作者認為,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所蘊含的知識體系在其他文明中并沒有出現。它與中國綿延悠久的農耕歷史、高度發展的農業文明、和諧包容的思想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作者結合傳統文化制度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歸納分析了二十四節氣的發展內涵,通過總結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歷史由來、詩學典型、對外傳播和發展創新等方面,總結案例概括,有效確定與呈現了二十四節氣的基本內涵。
二、內容豐贍 配圖精美
全書著眼于中國的時間智慧,介紹了中國計時系統的形成、發展和確定概況,并且梳理出了二十四節氣作為計時的獨特方式與中國人的生產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密切關系,并且配以各個節氣的經典照片,以科學的角度、以詩學的視角、以文化的視野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全面介紹,是迄今為止全面、系統介紹二十四節氣的典型書籍。作者認為二十四節氣不僅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作為中國特色、安徽地域文化,對于理解民俗、拓寬傳統、實現節氣時令的與時俱進以及健康養生等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它既滿足了體驗農業與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又實現了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社會訴求。
三、特色突出 不斷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國國情的現代特色。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對中國基本特色的回歸,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同時也是現代化的協調共生。《二十四節氣研究》中民俗開發是本書的精彩之處。作者以幾個故事的方式體現了二十四節氣在各地民俗的體現,比如河南南陽縣衙打春牛的習俗,再比如清明插柳的民俗、夏日擺三新的民俗等。這些接近功利然而又樸素的民俗,表達了勞動人民為了緩解生存壓力的緊張情緒,求得上天庇佑,獲得美好生活的樸實愿望。作者指出,二十四節氣是在先民的實踐經驗中不斷總結出來的,然而它又不局限于古代文化的限制,它逐漸融入了農業文明,并在工業文明中呈現出它調節生活、健康養生,同時又尊重自然,儀式生活的需求。它的與時俱進與現代化融入,體現了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交融,并在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方面更進一步。
總體而言,《二十四節氣研究》主題明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它既在詩情畫意中體現了作者對時令的敏銳感受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時又對二十四節氣的概念梳理與現代性發展提供新的思路,為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這是一本集學術性和通俗性于一體的高質量書籍。這本書從學術淵源出發,結合發展歷史,并在農耕經驗和民俗生活中取長補短,搭建了傳統與現代交流融通的橋梁,啟發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思考。二十四節氣作為古老中國的計時系統,在時間運行和季節變換中呈現出獨特的語言敘述模式,值得每個人去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