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 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0℃(2月28日),最高氣溫23.5℃(3月5日),一周無降水。
時入二十四節氣“驚蟄”,今年“驚蟄”來臨時間是3月6日4時36分。驚蟄至,春雷動,“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甲,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
古籍《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時節,春意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
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而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還有“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氣溫回升,農家無閑。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3月11日前,全市以多云到晴天氣為主,氣溫呈現上升趨勢。其中11日夜間開始,受強冷空氣影響,有一次大風、降溫和降水天氣過程。
具體預報如下:
3月7日,多云,12~27℃;3月8日,多云,12~25℃;3月9日,晴,10~28℃;3月10日,多云轉晴,13~28℃;3月11日,小雨,6~28℃;3月12日,陰轉晴,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