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起“濕冷魔法”攻擊要回來
(記者 張雪峰) 1月25日凌晨的最低氣溫達到-10.7℃,這也是去年底冬至以來的最低溫度,其時值農歷“四九”天,正處二十四節氣“大寒”中,也是該冷的時候。較往年而言,這個冬天夠冷。由于冬至以來不斷地寒流侵襲,這個冬天冷得早、冷得透,發威夠了。想必在今春里,就不會再有“倒春寒”天氣了。
“大寒不冷,不成年景。”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最寒冷時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民諺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它是一個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因為冬至節氣以后,太陽光的直射點會逐漸北移,但在其后一段時間內,太陽直射點始終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始終處于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溫度還在持續降低,在大寒節氣時段溫度降到最低。冷是正常的,不冷才是不正常的。在這樣的天氣里難免凍得人瑟瑟發抖,但是對于農人來說,卻生怕大寒不寒。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凍僵凍死了農田里的各種害蟲、病菌,來年莊稼才會獲得豐收。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當中最后一個,到了大寒,也就達到了極致。但是大寒又是讓人充滿希望的節氣,因為它的后面是立春,它連接著春天,看得見綠色,又迎來了新一年又一次節氣輪回。古人講究物極必反,大寒之“寒”,立春之“春”,兩相對照,才符合物極必反的天倫之道,也才顯得春之難得,春之珍貴。
上周五進入“數九”中的“五九”,2月4日就到“立春”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此時正是一個由冬到春的過渡時期,飲食起居應隨之“轉軌”。“過完大寒,正好一年。”自然界的陽氣正處于從冬季的閉藏過渡到春季的升發中,人們的飲食也應順應這一變化。冬季進補到這時需收尾,為了逐漸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可適當吃些白菜、油菜、胡蘿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1月31日,全市以晴到多云為主,最高氣溫可達18℃左右。2月1日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本市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平均氣溫將下降6~8℃,并伴有7級左右陣風。具體預報如下:1月31日,多云,2~18℃;2月1日,多云轉陰,-1~9℃;2月2日,陰,壽縣南部小雨或雨夾雪,-3~4℃;2月3日,多云到陰,-1~8℃;2月4日,陰,1~10℃;2月5日,陰,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