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總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元素揮之不去,近段時間,一個勾起淮南市民無限回憶的場所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那就是位于市政務中心負一層人民廣場的淮南1952廣場。12月17日下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這里進行探訪,這兒的每一處建筑、每一塊招牌、每一個老物件都能喚醒淮南人滿滿的回憶。
在很多70、80后的心中,春華酒樓一直是品味美食的經典存在,“我們一走進來,最關注的就是這處‘春華酒樓’,這個建筑雖然是復建的,但招牌跟當年的酒樓一模一樣,看著特別有感覺!眮磉@里參觀的市民呂女士表示,“當年春華酒樓的美食太多了,宮保雞丁、松子鯉魚、麻婆豆腐,還有很多面點也很好吃,那個口味至今都難以忘懷。”
主打復古、懷舊、文化、新潮的淮南1952廣場,除了復建“春華酒樓”部分建筑外,還還原了國營紅旗照相館、候船室、“淮南站”、五一商場、新淮菜市場等很多淮南人耳熟能詳的地方。“我最熟悉的就是五一商場了,當年結婚時的戒指項鏈還有新衣服都是在五一商場里買的,一來到這里好像回到了過去。”“我家當年就住在亨得利旁,買鐘表,配眼鏡,都會去那里,生意好得不得了!薄拔疑现袑W時每天都會從新淮菜市場穿行,一看到這個招牌,仿佛還能聽到菜市場里的叫賣聲。”……
在采訪過程中,前來參觀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有好友相約一同來拍照留念,有銀發夫妻攜手來此尋找回憶。
對于很多00后來說,公用電話亭是陌生的,在淮南1952廣場的一側,一處公用電話亭十分顯眼,拉開門,邁上臺階,滿滿的回憶立刻涌上心頭,拿起質感十足的老式電話,輕輕撥一通號碼,仿佛那一頭就會傳來熟悉的聲音。“記得我們上大學那會兒,都是用這樣的公用電話跟家人聯系,有時候排隊要等幾十分鐘。現在看到這個電話亭,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學生時代了。”程先生笑著說。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郵筒,不過我從書上看到過,知道從這上面把信塞進去,然后郵遞員叔叔從下面的小門里把信全部拿出來。”10歲的小楊同學邊比劃邊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我在那邊還看到了郵遞員送信騎的自行車,覺得很新鮮,很有意思!彼膵寢寳钆勘硎,作為一名80后,在自己小時候電腦和手機都不普及,與遠方的朋友和同學溝通聯絡基本靠信件,“到現在我還保留著多年前的部分信件,那一份份牽掛和感動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睏钆扛锌卣f,“現在電子產品充斥生活,孩子之間聯系都用釘釘或者QQ,對寫信沒有太多了解,今天帶他來感受一下我們那時候的生活,還是挺有意義的!
在廣場內,不光有復刻的老式建筑,一些細節之處也很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每走幾步就能看到建筑兩側設置了老式的長條椅,坐在椅子上,回想起曾經的青蔥歲月,學校里談心,醫院里候診,車站里等車,都曾坐過這樣的長條椅。還有泛著微弱亮光的馬燈,充滿歷史感的冰糕箱子……都讓人收獲無數回憶與感動。
據了解,目前淮南1952廣場還在建設中,預計本月底基本完成,完成后的廣場面積約為10000平方米。后期,還將繼續在每個復古建筑中增加更多內部設置和細節擺設,給市民更豐富更真實的回憶與感受。
(記者 付莉榮 蘇國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