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楚文化對漢文化的文脈傳續和歷史影響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楚文化對漢文化的文脈傳續和歷史影響
【字體: 】 發布時間:2022/10/9 10:12:52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中國歷史上的東周時期,楚已逐步發展為兵強馬壯的華夏大國,一躍成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無論是從疆域控制區域來看,還是從文化覆蓋范圍來說,楚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半天下”。秦、楚是當時兩個最為強盛的大國,雖然楚國最終在壽春(今壽縣)被秦國所滅,但是最后滅秦的還是楚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并非虛言,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皆出自楚地,如陳勝建“張楚”,項梁立懷王,項羽尊義帝,均是舉楚之幟以滅秦。漢高祖劉邦及興漢功臣集團,也多出自故楚之地。因此,西漢時期的楚文化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復興,對漢文化的形成、發展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豐富燦爛的楚文化,對漢代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催生和促進作用。

楚文化對西漢物質文明的影響,表現在對文化傳統的承繼上。東周時期,我國南方形成幾支不同的文化系統,即:江漢平原的楚文化區,長江一帶的百越文化區,漢淮地區的漢陽諸姬文化區,淮河下游的群舒文化區,江浙地區的吳越文化區等,各區域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特點。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楚國向四周的擴張,楚國文化逐漸統一了長江中游及淮河流域,并對周邊地區產生強烈的影響。漢淮間諸國原本屬于周文化系統,至春秋中期開始逐步楚化,融入楚文化之中;淮河下游群舒文化系統在春秋晚期也漸變成楚文化;長沙地區的百越文化到戰國早期也變成楚文化范圍。戰國時期楚文化對江浙地區的吳越文化,對峽江地區及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都有強烈的影響。從考古學文化看,淮河流域西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多傳續楚文化因素。二十世紀60年以來,考古人員相繼在壽縣劉安家族墓地周邊發現陸郢劉家孤堆、黃家牌坊孤堆、壽春鎮計生服務站等一批兩漢時期墓葬,無論是棺槨形制,還是隨葬品的種類,都表現出楚式風格,帶有濃厚的楚國喪葬禮俗特點,充分說明漢文化繼承了楚文化的傳統。

楚文化對西漢精神文明的影響,體現在對民俗習慣的承襲上。楚文化所體現的楚人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對漢代的精神文明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王逸《楚辭章句》云:“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呂氏春秋·異寶》曰:“荊人畏鬼”;《漢書·地理志》云:楚地之民“信巫鬼,重淫祀”。有研究者指出,楚人對鬼的崇拜有四個突出的表現:一是遍設鬼祠;二是尊崇厲鬼;三是隆祀國殤,稱為國而死的人為鬼靈、鬼神;四是禱求先祖,希望借先祖鬼靈的力量來庇佑生者。楚國遍設神祠、隆祀鬼神的祭祀文化對西漢有著深厚的影響,可以說,西漢時期的宗教信仰、祭祀禮俗等多承襲于楚制。漢武帝時開始祭祀神界最高主宰“太一”,也是借用了楚地的道家信仰。西漢時期承襲楚國的喪葬習俗更是非常明顯,楚國喪葬中招魂的禮俗也為漢代所繼承。

楚文化對西漢政治文明的影響,顯示在對政治思想的承接上。東周時期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也是各種政治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出現了百家爭鳴之勢。山東魯國地區有孔孟學派,是儒家學說的發祥地,儒家闡述倫理道德,主張仁義德治。中原三晉地區產生了法家學說,強調法制而力主耕戰,秦國吸收了法家思想而大力推行。長河、淮河流域的楚地則流行老莊思想,形成了道家學說。道家學說之所以發源于楚地,與楚地的社會背景、文化觀念等有著直接關系。老子、莊子都是楚地人。《楚辭》《山海經》中充斥的神怪,楚地出土的各種看似神怪的文物,都體現出對自然之物加以神化,并且是在進行變化的。這是道家之所以產生了楚地的社會文化背景。漢王朝經過70年的休養生息,遵從黃老之學,采用“無為而治”“以民為本”的政治主張,穩定了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了經濟生產,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也成就了漢武帝時期的繁榮和昌盛。

(楚仁君)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从化市| 乌兰察布市| 乌什县| 威海市| 阳西县| 定陶县| 多伦县| 定州市| 高陵县| 化州市| 车致| 固始县| 宁安市| 桃园县| 会昌县| 拉孜县| 霍邱县| 志丹县| 瓦房店市| 西充县| 深州市| 泗洪县| 宝应县| 武冈市| 延津县| 团风县| 泌阳县| 清水河县| 同仁县| 古丈县| 阜阳市| 樟树市| 阿克苏市| 和政县| 梁平县| 庆安县| 台南县| 巴青县| 鲁山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