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王駿飛,男,1965年4月出生,大學學歷、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去世前任淮南東方醫院集團中醫科主任,宣城市宣州區黃渡鄉嶧山村衛生室工作,任村衛生室主任,兼任黃渡鄉衛生院副院長。
事跡簡介:2019年8月,王駿飛參加安徽省健康脫貧“百醫駐村”行動,派駐至宣城市宣州區黃渡鄉嶧山村衛生室工作,任村衛生室主任兼黃渡鄉衛生院副院長。駐村一年多,王駿飛跑遍了嶧山村11個自然村、35個村民組的家家戶戶,日常診療1785人次,其中針灸治療約600余人次,入戶隨訪1320余次,開展帶教查房23次,各種講座21次,宣教受眾1400余人次。他始終心系百姓、真情為民,除了為村民們開展日常診療及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履約服務以外,還利用中醫技術為當地的慢性病患者免費進行診療,得到當地百姓高度稱贊。2021年1月9日,王駿飛放棄周末休息駐村開展工作,突遇交通意外不幸去世。2021年3月被王駿飛被認定為因公犧牲,省衛健委下發了關于在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開展向王駿飛同志學習的通知。2021年5月,王駿飛被授予“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21年,王駿飛被評為第二季度“淮南好人”。
正文:
“百醫駐村”勇擔使命
2019年8月,身為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院中醫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的王駿飛主動報名參加“百醫駐村”行動,被派駐至宣城市宣州區黃渡鄉嶧山村衛生室工作,任村衛生室主任,兼任黃渡鄉衛生院副院長。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把正在上高中的女兒送到了六安市霍山縣的私立學校就讀,自己風塵仆仆趕往駐地。來到嶧山村,他一邊想方設法融入村民中去,一邊拜訪周邊村衛生室,虛心向當地村醫“取經”,熟悉村醫工作內容、流程,工作穩步開展。王駿飛每天對村民們開展日常診療及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履約服務以外,還運用針灸為鄉親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頑疾。針灸見效快、價格低、施治便捷、副作用小,因此深受村民歡迎,影響無形中擴散,不僅嶧山村,周邊十里八鄉的群眾聽到名聲都趕來找王大夫治療,他經常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駐村一年來,他基本上跑遍了全村各家各戶,還會電話了解外出務工人員的身體情況,根據實際提出一些指導意見。截至2020年底,在王駿飛的努力下,己完成全村所有簽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健康體檢工作,221名有償服務包的體檢工作也完成80%,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率完成76.36%,完成了第一到第三季度高血壓病、糖尿病的慢性病隨訪工作,衛生室建有各類臺賬,做到目標明確、流程合理、持續高效。
王駿飛還利用自已的中醫針灸特長,積極為衛生院全體成員和全鄉十余名村醫傳授中醫藥基本知識,并推廣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基本上每月傳授一門技術,努力滿足農村居民中醫藥服務需求。此外,他還承擔兩名衛生院年輕醫生的針灸技能代教工作。在給村民看病的同時,他還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工作,指導村民做好疾病預防,努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促進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義無反顧迎戰疫情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淡了原本喜慶的春節氣氛,年三十晚上他看到宣州區衛健委疫情動員令,來不及與妻女多聚,雖然沒有一位領導通知其返崗,但他依然定好大年初一首班由淮至宣的火車票,第一時間返回嶧山村,與3018位村民攜手并肩,共同戰“疫”。深冬天還未亮,他就騎著電動車沿十余里鄉村公路從衛生院宿舍來到村衛生室,與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摸底排查湖北返鄉特別是武漢返鄉人員,并將他們一一登記在冊,每天監測返鄉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的體溫和身體情況,并反復給村民宣傳防疫知識、做居家隔離人員的思想工作,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情緒變化,做好應急預案,防止意外和突發事件發生。每天下午四點之前還要將全天的情況制作成電子表格上報到衛生院,經常一忙就到深夜……戰“疫”初期,由于物資匱乏,王駿飛的“盔甲”就是每天一只薄薄的一次性口罩,根本談不上有一次性護服和防護眼罩,但他時刻想著肩頭責任,每天義無反顧沖在抗疫一線,沒有絲毫顧慮和退縮。
在工作日記里,他寫道:“回顧這一年來,工作中日常診療1785人次,其中針灸治療約600余人次,入戶隨訪1320余次,開展帶教查房23次,各種講座21次,宣教受眾1400余人次……”可謂戰果輝煌!而取得這樣的工作成績,王駿飛的付出并不是人人都知道!自2019年8月來到黃渡鄉衛生院,他就很少有時間回淮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還奔波在工作路上。
村民得知王駿飛大夫去世的消息,成群自發來到村衛生室了解情況,表達哀思,無論老人、婦女還是孩子,人們面容悲痛,許多人淚花忍不住奪眶而出……村民們深情地說:“王大夫可是個大好人吶!為咱們村里人防病治病,盡心盡力,從來沒說過一句苦、叫過一句累,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出現,他就像咱村里人的保護神。咱們對他都特別有感情,和他說話,就像和家里人一樣!
技術過硬醫德高尚
在他的家鄉,在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院,作為中醫科的領頭人,他更加傾注心血。為提升醫療質量,服務當地百姓,打造“中醫名星科室”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技術為先,醫德是本”是他對科室全體醫護人員的要求。在他的帶領下,科室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中醫科與康復科、中藥房三者之間的關系,建設成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努力為群眾提供最優質、方便的醫療服務。他以身作則,發揮傳幫帶作用,以自己傳統醫學針灸、推拿的優勢,嚴把中藥飲片質量關,引進中藥顆粒制劑以及先進的煎藥設備,密切配合臨床,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方便。2017年1月19日,東方總院中醫科傳來捷報,由該科承擔的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中醫管理局科研課題《胃炎散顆粒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療效研究》,經市衛計委主持的中醫專家委員會五位專家的公正、公開、公平的評審下順利結題。參與評審的專家們指出:該選題立題新穎、研究方向獨到、研究過程科學嚴謹,研究成果真實可信、臨床適用性強,今后可以進一步拓展治療范圍。為了攻關該課題,在王駿飛主任的主持下,醫生組查閱了大量文獻、古籍,針對江淮地區肝胃不和型胃腸病多發特點,從古方中精心篩選,通過前期臨床試驗后確立了“胃炎散顆粒”方劑組成和劑量,形成了該科獨有處方:胃炎散顆粒。這一省級科研計劃的完成,對推動淮南市中醫藥事業發展起到了有力作用。
醫德是本。他這樣要求別人,更以此嚴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貧苦家庭,未成年時父母已離世,由大哥把他拉扯成人,深知生活的艱辛,也記住了大哥給他的話:一定要把病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患者俞學忠患左腿股骨頭壞死多年,在東方集團總院中醫科治療已有6、7年。他說:“我這病選擇中醫保守治療為上策,平時都是王主任親自給我針灸、推拿、拔罐子。你看,我現在依然能夠正常行走,生活可以自理。多虧了王主任吶!” 對于王駿飛主任的醫術和為人,五十多歲的住院患者梅宏斌更有一肚子話要說。老梅在住院治療時,由于剛做完手術,常常大小便失禁,身上帶著導尿管和尿不濕,躺在床上連翻身都不能動。那天,由于同病房的病友心中不悅找人出氣,半夜喊叫又不給開空調,弄得他無法休息,正趕上術后創口疼痛,內外交攻,弄得他苦不堪言。這時,素昧平生的王駿飛主任主動用擔架把他抬進主任辦公室,把有空調的辦公室讓給他休息,自己卻到醫生值班室里坐了一夜。這一夜,老梅休息得挺好,第二天,看到王主任略帶血絲的眼睛,老梅感動得不知該說什么……得知王主任出事的消息,老梅當時就愣住了,他和愛人午飯也沒吃,只是一個勁兒地說:“不會吧,不會吧……”對科室的同事們,王駿飛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關心照顧。他大力鼓勵科室醫護人員加強業務學習,放手讓科室成員特別是年輕人大膽去干,同時給予指導和協調!八窨剖业幕疖囶^,也像團隊的潤滑劑,有了他,大家心中有一股勁兒!”中醫科副主任張愛寧說。“為人特別謙遜,平易近人,善良和藹,傾囊相授,踏實耕耘……”這是該院領導和中醫科全體人員對王駿飛主任發自內心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