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文身習俗的遺跡。在古代典籍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是出現在東漢。據此可以推測,端午的習俗最初可能只在長江下游吳越民族中流行,后來吳越文化逐漸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這種習俗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地區。端午節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隨著歷史發展又注入新的內容。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于上古百越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