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一開春,女兒就嚷著嗓子疼,領她到醫院檢查,又沒有啥毛病,吃了些消炎藥,仍然沒有緩解的跡象,我和老公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母親把女兒抱過去,讓她張嘴吐出舌頭,仔細看過后,安慰我和老公說:“沒事,春天孩子容易上火,過段時間就好了。”說完,便去倉房心急火燎地翻找著什么,老公說:“咱媽可真是的,平時把女兒看得都眼珠子似的,今天咋漠不關心了呢?”我瞪了他一眼:“咱媽又不是華佗轉世,你想讓她做點啥?”
過了一會兒,我看見母親胳膊肘挎著個多年不用的柳條筐,手里拎著挖菜刀向遠方的田野走去。心里很納悶,母親今天這是怎么了呢?
裊裊炊煙在村莊上空搖曳縈繞的時候,母親興奮得像個孩子,披著滿身夕陽回來了。胳膊肘挎著滿滿一筐的婆婆丁(蒲公英)。我問母親這是干嘛,她顧不得休息,把一筐的菜放在地上,又從櫥柜上拿過一個飯盆,把它放在水龍頭底下邊接水邊向我炫耀她的成績:“看看我一下午挖了這么多婆婆丁!這就把葉子摘下來,洗干凈了,熬水喝,用不上一周,孫女的嗓子準好!”我埋怨她:“現在藥店里什么藥沒有,哪種藥不比這婆婆丁管用?”母親漲紅了臉,爭辯道:“你不懂,小孩兒鬧嗓子是有火,喝點婆婆丁水就好了,你小時候嗓子疼哪次不是喝婆婆丁水治好的?”我怕傷了她的好意,不再爭辯。
兒時的記憶里,當野菜開始瘋狂生長時,母親就帶著我,挎著柳條筐,拿著挖菜刀走向山坡,走向田野,去挖嫩嫩的婆婆丁和曲麻菜,還有一種被民諺戲稱為“大腦瓜,小細脖,人家吃飯它干活”的“小根蒜”。這些綠色的食材佐以濃香四溢的大醬,著實給當年蒼白的飯桌增添了味道,可我似乎忘卻了婆婆丁還能祛火治病。
淡黃的婆婆丁水熬好時,母親在里面放了冰糖,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說:“婆婆丁是個好東西,它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能消癰散結,哪塊傷著了,一敷就好。回頭我多挖點,把葉子曬干,留著用,把根埋在園子的墻角下,讓它慢慢長,等到結籽了,就經管好,留著來年種。”母親的婆婆丁湯果真發揮了大作用,女兒的嗓子竟然慢慢好了!
此后的每年春天,我家菜園的東北角總會先綠起來。我知道,那是母親種下的婆婆丁開始伸芽展葉了,我更知道,它樸素中不乏生機的姿態,像極了母親對我們的愛,它是春天最美的消息。(史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