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如何積累到更多的知識,除了經歷外,閱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小時候并沒有接觸到很多的書籍。工作之后,投入到如饑似渴的閱讀中。即便是成家后有了孩子,時間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瑣碎的家務占據,但我的閱讀興趣始終沒有變。
為了從事的中醫臨床專業,我廣泛搜集和閱讀中醫經典著作和當代醫家的醫案醫話。幾十年閱讀的積累,加上臨床實踐,讓我在工作中得心應手。在我的帶動下,科室里的同事們,都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集體訂閱了《中醫雜志》,購買了中醫藥經典書籍。每一個的“經方”的使用,更是我們業余討論的話題。
我業余愛好文學,幾十年來,我亦是不間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的營養,將其化作我文學創作的源泉。
成家后有了孩子,越發忙碌,沒有了整塊的時間用來閱讀。我的做法是,將想要閱讀的書分散到家里的每一個角落,便于一邊做事,一邊隨時都能翻書。我的做法得到妻子的認可和支持,從一開始每天擠出半個小時到40分鐘,到一小時,到兩個小時……幾十年來的堅持、積累下來,幾乎將家里的藏書都啃了一遍。
在我的潛移默化下,我的愛人從一開始的抱怨購書花費,到后來理解讀書不是“無用”,再到后來,我們有了小家,給我專門騰出一間書房。現在,她早已被我同化,與我同頻共振。雖然我們有著不同的閱讀選擇,但我寫好的文章,她總是第一位讀者。長此以往,有時,甚至通過閱讀,她居然能說出我的創作素材來自于哪一本書的閱讀。女兒在我的影響下,也愛上閱讀,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最后讀到了碩士畢業,可以說是閱讀改變了她的命運。
金克木曾寫了一本書叫《書讀完了》,不知底細的人看了覺得此人橫而狂。其實,這是大賢大儒的謙遜之語。天下這么多的書,他是真的讀完了嗎?答案是,用他的讀書規則,是一生中關鍵的那幾種書都讀過了,基礎的書讀好了,也許生發出來的東西不用使勁來讀了。金先生有三點讀書建議:一是讀書讀人,第二是學就有用,第三是多讀不合意的書。尤其是第三點,合意的書就是跟自己觀點相同的書,不合意的書就是跟自己觀點不同的書。如果我們讀跟自己觀點一致的書,讀的越多進步越少。反而,讀那些跟自己觀點不同的書,可以相互批判和印證,這是讀書的高境界了。
今年的計劃是閱讀《南渡北歸》、《靜靜的頓河》等幾部大書。值此疫情期間,居家隔離之時,正是讀書的好時光。我希望我們全家,不負春光,堅持多彩閱讀,讓人生更加絢爛美好。(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