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我回老家,走在小溪潺潺的鄉(xiāng)村小路上。垂柳綻開鵝黃的嫩芽,搖曳著婀娜的腰肢,拂到臉上癢癢的;桃花淺笑嫣然,撐開朵朵粉紅色的小傘,在歡迎我這個歸鄉(xiāng)人。淺溪邊,幾頭悠閑吃草的牛兒,偶爾抬頭看我們一眼,搖動尾巴,又自顧吃自己的草去了。
幾棵梨花樹上落著一群歡快的小鳥,它們在樹枝上歡快地跳來跳去,清脆的鳥鳴在清新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悅耳動聽,它們的動作輕柔,許是怕驚落了那如雪的梨花。空氣中散發(fā)出鄉(xiāng)村特有的青草的芬芳和泥土的清香。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
女兒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可能春天對于孩子更有吸引力,看到路邊幾只悠閑的大公雞在踱著步子,女兒都覺得新鮮,高興地拍起手掌。
前面一位清潔工大叔,吹著口哨在清掃路上的垃圾,他頭上的汗珠雖已隱約可見,可快樂卻洋溢在臉上,作為鄉(xiāng)村“美容師”,他很享受清潔衛(wèi)生的過程。待我們走近時,他吹起口哨,聲音悠揚,春天,不正在那舒心的口哨中嗎?
村里的二奶奶帶著孫子家門口在玩耍。二奶奶說,孫子剛學(xué)會跑,每天就像上滿發(fā)條一樣跑得特別起勁,自己都快要攆不上他了。正說著話,孫子又跑開了,二奶奶急忙邊喊“慢些跑”,邊跟上前去。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我仿佛又看到了春天:不正是一代代的新老更替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嗎?
回老家探望父母,母親總是忙前忙后,為我們準備各種美食。中午是噴香的大米飯,就著自家地里產(chǎn)的蔬菜,每一口吃到嘴里都覺得特別有味。與父母聊聊家長里短,女兒迅速地扒完碗里的飯,要求她奶奶帶著到鴿籠邊看喂養(yǎng)的幾只鴿子——孩子對于沒有見過的東西就是好奇,所問的問題常常難倒了大人……晚飯時,母親端上來熱騰騰的饅頭,蘸上自家做的黃豆醬,配上在蒜臼里搗碎的青辣椒,再來一碗豇豆稀飯,那滋味真叫一個美。
第二天早晨離鄉(xiāng)返城時,走的還是那條老幾輩人走的路,不過這次是往東走。二叔和二嬸扛著鋤頭正往地里去,堂哥開著輛三輪車,載著幾袋米要拉到集市上去賣。路邊的幾株桃花的花骨朵們開得正艷。金黃色的油菜花一片連著一片,暖融融的陽光投射下來,身心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