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同學們私下最喜歡討論老師喜歡哪個學生,而判斷的標準就是老師喜歡誰,就會請他去幫忙。當然,幫忙做的都是一些小事。
我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在學校住讀。那時成績不太好,非常貪玩,上課精神總是不集中。學校連小賣部都沒有,我家離學校大約一里路,偶爾學校來客人了,老師就讓我下課后回我們村幫忙買些東西。于是,被老師喜歡的榮譽就屬于我了。我常常拿著老師給的錢就往村里跑,十分鐘就能跑個來回,我從來沒感覺到累,相反覺得自己非常榮幸。東西買回后,老師往往倒杯水讓我喝,我覺得那水真像放了蜜一樣甜。同學們也非常羨慕我,因為大家都認為能為老師幫忙做點事是多么幸福。后來我就感覺老師特別喜歡我,老師也說他把我當朋友了,漸漸的我再也不好意思在課堂上貪玩下去,開始喜歡上了學習。喜歡一個老師,自然就會好好聽他上課的,也許這就叫做愛屋及烏吧。
師范畢業后,我回家鄉當起了快樂的教書匠。農村的孩子雖樸實,但也有非常皮的熊孩子,對于他們,我想了很多辦法,但都只能有效一段時間。他們純樸卻不失頑皮,善良卻又那么淘氣,說實話,我喜歡他們,在他們身上,我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我靈機一動,當著同學們的面說他們是我的朋友,但前提是必須幫我做點事,如幫我到宿舍倒杯水,作業太多了幫我送到辦公室,下雨了幫我打打傘等等。他們聽完高興極了,眼神露出少有的興奮。每次有“任務”時,他們都爭先恐后地“領任務”,時間一長,我和他們的關系竟然融洽了許多。他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愛,學習態度也發生了逆轉,對學習漸漸產生了興趣,我順勢逐一輔導,他們的學習成績竟然提高了許多。
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最希望得到老師的獎賞。老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獎賞。(趙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