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草根出身全憑悟性和癡迷 他無師自通練成“民間泥塑家”
他說,會堅持,直到做不動為止!
在大通區九龍崗“民國小鎮”里,有一位泥塑愛好者周理,雖說是“草根”出身,卻無師自通。從藝5年來,創作出百余尊泥塑作品,涉獵題材廣泛,被人稱為“民間泥塑家”。
農歷正月里,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九龍崗“民國小鎮”,探訪周理的泥塑創作室。其時,周理正在創作名人塑像,他所依據的,只是人物照片。他的作品陳列室很大,擺放有他創作的科學家袁隆平、抗疫英雄鐘南山,還有一些笑星、影星和歷史人物等。除了人物,周理還創作有一些動物,有駿馬,有蒼狼,有雄鷹,還有2只老虎,其中1只是年前才創作的。粗略數一下,約有四、五十尊。其它的,這些年里,都陸陸續續送出去了。
為打動自己的人塑像
在周理的作品中,人物居多,這是他最喜愛的題材。當然,人物塑像也最具挑戰性,特別是現實人物,首先是要“相像”,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難的,如果能做到“惟妙惟肖”,則是最好不過。陳列架上,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眼就看出“笑星”陳佩斯,扮演“丑娘”的表演藝術家張少華。
周理的創作可說是隨興所至,就是這個人物首先要打動他,他才會去創作。周理為張少華塑像,是在去年聽聞張少華離世,想到她在電視劇《我的丑娘》里的精彩表演,周理立刻就產生了創作沖動。此刻,他的技藝正日臻成熟,連續幾日的辛勤創作,周理為張少華塑像作品完成,見到的人都說“像”。還是在去年,科學家袁隆平去世時,周理的創作激情再次爆發,他又連天加夜創作袁隆平塑像。周理回顧,他是從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過來的人,深知糧食的珍貴和重要,是袁隆平這位大科學家,讓中國人吃飽了肚子,不再挨餓,袁隆平為中國、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塑像完成后,周理還專門為塑像開模,這樣就可以成批量完成樹脂塑像,哪里的紀念館需要的話,周理都可以送過去。
同樣地,在2021年疫情防控最關鍵時期,80多歲高齡的鐘南山臨危受命,為抗疫作出突出貢獻。在看到鐘南山趕夜車逆行武漢之際,周理被深深打動,他以此為藍本,為鐘南山塑像,向抗疫英雄致敬。不久,他又為抗疫英雄李蘭娟院士塑像,接著又以一位戴口罩的醫護人員塑像,致敬戰“疫”醫護人員。
現場送塑像給草根“大衣哥”
不單是這些沉重的、嚴肅的題材,周理更多的創作是生活化的題材。去年9月間,草根“大衣哥”來淮南農場演出,來之前三、四天,周理得知消息,立刻投入創作,在“大衣哥”演出的現場,周理安排他人上臺送上“大衣哥”的塑像,讓“大衣哥”非常驚喜和意外,烘托了現場熱烈的氣氛,展示出淮南人的熱情。
或許,正是“大衣哥”的草根出身,讓周理心懷共鳴。同樣的“草根”,周理在泥塑上沒有基礎,沒有老師,全憑悟性和癡迷,才能有如此的創作,被人稱為“民間泥塑家”。是泥塑,讓周理的精神有了依托,他愿將此后所有的精力都奉獻于此。
陪孫女玩時迷上泥塑
周理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今年已67歲。他文化程度不高,早年做過漆匠和木匠,后來做生意有了一定積累。他的泥塑生涯開始于2017年,那時他帶著3歲多的孫女,孫女讓爺爺幫捏彩泥玩,后來,周理愛上了泥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剛開始,周理興頭很濃,卻做得不像,找親戚女孩作模特,時間一長,模特就睡著了。那段時期,周理創作遭遇彷徨,一段時間的堅持不懈后,卻在一天午后“頓悟”,他說“從此捏誰像誰”。周理創作不輟,他是早睡早起的作息,每天凌晨4時左右便起床創作,有感悟時也在凌晨1時多醒來就投入創作,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吃飯時間也不回家。妻子只好送飯過來,“年三十晚上都在泥塑”,妻子心疼地說道。
周理說,迷上泥塑后,性格、習慣都變了,以前做生意的他現在都不出門了,幾乎斷絕了社交。在去年結婚40年之際,周理專門給妻子塑了像,還是唯一一尊彩色的,這讓妻子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隨著泥塑技藝的精進,周理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有人慕名前來學藝,周理也樂于教授、指導。如今,周理依舊樂此不疲,他說,會一直堅持做泥塑,直到做不動為止!唯如此,才能讓生活更精彩。(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