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核舟記》一文,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文中生動描述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舟,展現(xiàn)了古人高超的工藝技術(shù)。
作為雕塑的一種,木雕這種民間工藝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田家庵區(qū)舜耕鎮(zhèn)鐘郢社區(qū),就有這樣一位木雕手藝人。1月28日,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慕名來到鐘郢社區(qū)進行了探訪。
匠心雕琢,贏得客戶認可
“這是客戶訂制的紅木博古架,全部是榫卯結(jié)構(gòu)!28日下午,在水廠路附近一家“老實頭木藝作坊”,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見到了木藝作坊的主人史方舉,他正忙著做博古架,準備趕在過年前完成,安安心心過個好年。
史方舉今年53歲,從他爺爺起,家里就做木工,到他已是第三代。史方舉從小就受父輩影響,喜歡做木工活,沒什么事就愛琢磨木頭,到19歲時在當?shù)匾研∮忻麣。為更好地提升技藝,并不滿足現(xiàn)狀的史方舉于1990年前往有“雕花之鄉(xiāng)”美譽的浙江東陽拜師學(xué)習(xí)木雕。因為他肯吃苦,愛動腦,師傅也是傾囊相授。經(jīng)過三年磨練,史方舉不僅學(xué)習(xí)了木雕技藝,還形成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
在史方舉的木藝作坊內(nèi),一面墻壁上展示著他的部分木雕作品圖片及獲獎證書,還有國家版權(quán)局、安徽省版權(quán)交易中心審核發(fā)放的作品登記書。
“木雕就是一個功夫活,急不得!笔贩脚e拿著一個巴掌大的花瓶底座向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介紹,“別看這東西小,越小越費工夫!敝灰娺@是個蓮花底座,花瓣錯落雕刻在四周,十分精美!肮庾鲞@一個至少都得一天時間!笔贩脚e笑著說道。
慢工出細活,匠心筑口碑。史方舉堅持“誠實做人 用心做事”,以匠心雕琢每一件作品,逐漸積累了口碑和影響力,吸引不少人慕名而至,訂制家具及各種陳設(shè)品等。
由于長年累月地徒手進行雕刻,史方舉的雙手變得非常粗糙。“這還是前兩天才磨過皮洗過的,要不然手更粗糙。”史方舉攤開雙手給記者看。
俗話說:“人巧莫如家什妙!笔贩脚e有一套工具箱,里面有100多把雕刻刀具,有平面的,圓形的,半弧形的等,形狀和用途各不相同,主要分為打胚刀和修光刀。還有一個紅木敲棒,已經(jīng)跟了他20多年,經(jīng)過長期敲打,如今棒頭中間已變成一個凹坑。
打造“紅船”,向黨百年華誕獻禮
在史方舉木藝作坊的一間小屋內(nèi),收藏著他精心雕刻制作的一些作品。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他去年新打造的木雕——“紅船”。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作為一名手藝人,為表達對黨的熱愛和擁護,比照嘉興南湖紅船,我也做了一艘微型版的紅船!笔贩脚e介紹,為做好這艘紅船,他去年初專門前往嘉興南湖,花三天時間觀摩紅船,并拍下各種角度的紅船照片,回家后細細琢磨,并先按比例做了小樣,一點點修改,最后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成就了這艘木雕“紅船”。
據(jù)史方舉介紹,這艘用金絲楠木和紅木做成的紅船長1921毫米,寬71厘米,高100厘米,其中,金絲楠木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千秋偉業(yè),紅木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是人民的堅強后盾,“1921”代表黨成立之年,“71”代表黨成立之日,“100”代表黨成立一百周年,以此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表達一份心意。去年10月,這艘紅船還在第十五屆合肥文博會上進行了展示,吸引了不少觀眾觀看拍照,更吸引了住在合肥的一些老戰(zhàn)士的注意,特意前往參觀。
初心不改,將“非遺”傳承好
“現(xiàn)在年輕人都不愿意干這個,一是存在風(fēng)險,因為每天跟機械、刀具打交道,一不小心可能會傷到自己;二是做木工很枯燥寂寞,不能經(jīng)常到外面去,需要一心一意靜下心才能做好;三是辛苦還不賺錢,收入比較低,不是很風(fēng)光。從入門到成為一名合格的手藝人至少需要十來年的時間,這期間所付出的心血是無法計算的。”史方舉坦言,他的兒女沒人愿意學(xué)這個做這個,他的妻子有時也抱怨他“還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多”。盡管如此,史方舉依然堅持,不改初心,“這是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我們得要保護和傳承”。
“我的愿望是想把自己的一身手藝傳承下去,繼續(xù)把自己的手藝提升一個高度。”虎年春節(jié)就要到了,說起新年愿望和未來打算,史方舉如是說。
(記者 張明星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