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志愿服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時代所需、群眾所盼,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標志。舜耕鎮惠利社區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作用,使其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精神加油站”,為創城工作增添了一抹亮色。11月16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進舜耕鎮惠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采訪。
“您好,這是我們的邀請函,歡迎一起加入我們的志愿者團隊。”“李阿姨你好,拿上一張咱們的邀請函,上面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歡迎來參加。”當天下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進惠利社區時,社區支部書記、主任廖言禮和社居委委員趙麗莉正向居民發放邀請函,并向大家介紹社區的志愿者隊伍和各種文體活動。
廖言禮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為加強思想文化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舜耕鎮惠利社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廣場、志愿服務站等陣地,常態化開展主題宣講、文藝匯演、法治宣傳、志愿服務等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加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廖言禮表示,“我們還積極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公益廣告、微信等平臺方式,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線上線下互動互進,多平臺進行展示。”在居民的心中,惠利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成為了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園”。
為了讓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區的工作,共同參與到社區的創建中來,惠利社區別出心裁地制作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邀請函發放給轄區居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邀請函里詳細介紹了惠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樓層功能室分布圖,功能室包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理論宣講室、市民教育室、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中心等區域,各種功能的設置讓群眾熱愛實踐、參與實踐,為越來越多的群眾進行精神“加油”,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進每一間功能室參觀,功能室里處處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全面的功能,簡潔的設計,舒適的擺設,顯得貼心又溫馨。尤其是四樓的未成年人活動室,一盒盒色彩鮮艷的積木,一本本內容豐富的圖書,一張張輕巧可愛的桌子,成了孩子們玩耍、學習的天堂。每到節假日,還有志愿者主動來到這里,帶孩子們參加各種活動,給他們送去知識和歡樂。
據了解,惠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成立了八支志愿者隊伍,包括理論宣講、知識教育、文化活動、科技科普、健身體育、掃黃打非、平安建設、文明養犬,志愿者們在惠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為全社區居民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同時,邀請函上還寫明了全年活動計劃及招募志愿者的辦法,邀請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隊伍里來。
李福燕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已經很多年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訪時,她正拿著清掃夾在社區的一個角落撿拾垃圾,花壇下的煙頭、紙屑,墻邊的樹葉、塑料袋,她都不放過,一一撿起丟進垃圾箱里。“作為一名志愿者,我感到光榮和自豪,志愿者活動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體驗,增加了學習的機會,也加強了我們的社會擔當責任意識。”李福燕感慨地說,“通過這些活動,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愛,這些愛會讓社區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社區居民蘇登芬是一名文化愛好者,他經常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活動室里去翻閱圖書,練練書法,“經常參加活動,體驗志愿服務,真的讓每一個人深切感受到我們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圖為志愿者在未成年人活動室整理圖書。(記者 付莉榮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