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在整理家中書柜時發現了一摞書信,細心打開信封閱讀信件,塵封的記憶從字里行間涌現出來,許多青春的往事和感想躍然紙上。
經過整理,我驚訝地發現與我通信的人竟來自五湖四海。這些筆友有我參加報刊活動認識的,也有參加學生聯誼會認識的。上世紀90年代交筆友的方式,讓我的青春多了一抹文藝色彩。很多信箋上的文字書寫工整,筆友之間分享著自己的經歷和喜怒哀樂,有些信箋還被精心折成紙船、愛心的形狀裝進信封里,貼上一枚小小的郵票,投進學校的郵箱。
我依然記得學生年代寫信時的細致用心、等待回信時的急不可待和收到信件時的喜悅之情,一封薄薄的書信承載了青春的重量,同時也煥發出飛揚的文采。我感謝往日的書信幫我還原走過的路,找到那些美好的記憶。
我參加工作后,有了手機就沒再寫過信,也沒有人給我寫過信。那個鴻雁傳書年代的真摯情感,在這樣一個午后,在書房一隅,被我靜靜地回味著。書信作為慢時光的標志物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淹沒在信息時代里,我在享受信息時代便捷的同時,也失去了從前的閑適和質樸。
光陰荏苒,每次我打開一封封舊信箋,開頭的那句“你好,見字如面”仿佛還帶著寫信人指尖的溫度。時光飛逝,然而書信永恒,紙薄情深,化作一縷溫馨,流淌在無聲的歲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