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烤蜜薯到種蜜薯,再到帶動村民把蜜薯產業做大做強
11月間,天氣漸寒,街頭的烤紅薯登場了,香香甜甜,熱氣騰騰,讓人溫暖。這不,位于鳳臺縣岳張集鎮小劉村皖農蜜薯種植基地里,正是一派喜樂融融的豐收場景。隨著挖薯機“噠噠噠”地開過,翻滾的泥土中,一個個誘人的蜜薯紛紛探出頭來,緊隨其后,村民們忙著歸攏蜜薯。偌大的田塊里,豐收的場面甚為壯觀。
蜜薯的種植,豐富了市場,更給在此勞作的村民增收,解決了當地一部分留守婦女、老人和脫貧戶的就業問題。蜜薯收獲季節,基地里每天用工七、八十人,每人月均收入達2000元以上。
從烤蜜薯到種蜜薯
機聲隆隆,歡聲笑語。在地頭忙著招呼這一切的,是鳳臺縣皖農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余中良。他是一名殘疾人,拄著雙拐,來來回回地奔波,他全靠一輛電動三輪車,那就是他的腿,他駕駛得很熟練。
余中良是省級“扶殘助殘先進個人”,他從事種植的基地也是縣陽光助殘就業扶貧基地。余中良干起蜜薯種植,也和他的殘疾人身份有關:作為殘疾人的優秀代表,他獲得過烤箱的獎勵扶持,意在鼓勵殘疾人就業,自食其力。那一批有50臺烤箱,用于扶持殘疾人烤紅薯。不曾想,發展到后來,余中良卻種起了蜜薯。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從山東進原料蜜薯的過程中,余中良發現,到山東買的原料太貴了,烤紅薯根本不掙錢。當時山東蜜薯在市場俏銷,烤蜜薯一斤能賣到九、十元錢,從山東買原料一斤要1塊七、八,拉回來去掉運費,一斤合到兩塊五、六,后來就不賺錢了。在這種情形下,余中良思忖,不如自己包一點地種了。于是,2019年初,余中良來到岳張集鎮小劉村這邊,包了地開始種蜜薯。
余中良滿懷希望,他認定蜜薯種植有良好的前景。作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健康蔬果,蜜薯內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纖維素,對腸道蠕動起良好刺激作用,具有防癌、降壓的功效。他引進的是山東煙臺的“煙薯25”蜜薯,這是紅薯的一個優質品種,特別適合烤地瓜,糖度高,烤熟后軟糯流油,不論是口感還是外觀都屬上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蜜薯種植帶來良好收益
畢竟是第一年種蜜薯,余中良心里也沒底,種了100畝地。經過試驗,這里出產的蜜薯品質和產量都不錯,于是,在2020年,余中良擴大到260畝,今年更是增加到370多畝,地畝大了,產量高了,用工也不得少,來干活的人更多了。
余中良介紹,蜜薯食用形式有多種,“烤蜜薯,要求6兩到一斤半之間,如果是進超市,要求是2兩到半斤之間,而進大酒店的情況下,大都是蒸制,就要求一兩的。”
而蜜薯產量差別也很大。“種了370多畝,畝產在3000斤到7000斤之間。這個產量懸殊太大,不像水稻每畝地收1000斤或者1200斤。而蜜薯管理好能收8000斤,管理不好,只能收2000斤,有時候1000斤都收不到。”“你看我今年一畝地,我就按低產算,3000斤,我現在是走2兩到一斤半之間的,走通貨的情況下,是0.85元一斤,3000斤就是2000多元錢。今年一畝稻子能賣1000多元,算是不錯了。蜜薯種植效益還是高得多。”余中良說。
除了收蜜薯,基地里還能賣種苗,就是賣薯秧作為種苗。蜜薯繁育靠秧苗扦插,由于南方地區溫度高,濕度大,當地不能自繁,否則病害多,影響品質和產量。“就得從我們這兒進苗。這些蜜薯苗將被運到海南和廣東湛江等地作為種苗,進行扦插種植。我一畝地能賣到3茬薯苗的情況下,能賣1000多塊錢。”
在余中良的帶動下,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當地蜜薯種植達到1700畝,由余中良組織向外地銷售。余中良表示, 2022年公司將拿出2000畝地脫毒薯種免費贈送給殘疾人和家庭困難戶種植,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同時與種植戶簽訂保價回收蜜薯和薯苗的合同,把蜜薯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村民依托“蜜薯”過上甜蜜的生活。(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