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西門外,有幾家早點攤子:賣油茶油條的,賣稀飯包子的,賣牛肉湯羊肉湯的、賣拉面板面的、賣餃子餛飩的……我也時常光顧這些早點攤,自己吃或是給家人買。
一天早上,我去吃早點,在那家賣油茶油條的早點攤上,遇到一對六十歲左右的夫妻。男的推著一輛簡易輪椅車,上面坐著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大爺;女的推著一個嬰兒車,車里是一個一歲多的白白胖胖的男寶寶。夫妻倆推著一老一小來到攤前,在我旁邊的一張桌子前坐下。什么話還沒說,那本在翻炸著油條的女老板就對面前排著隊的顧客說:“你們稍等一下,我來幫他們盛兩碗油茶!闭f著放下長竹筷,走到身后那幾個鐵桶前,盛了兩碗油茶放到他們面前的桌子上,回頭又夾了四根油條放在他們面前的碟子里,說:“先喂他們吃吧!”便又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很顯然,來光顧這里的都是熟悉的老客戶。
那對夫妻異口同聲地連說“謝謝”。接著,我看那男的從手提袋里,掏出一塊圍布,圍在老大爺的胸前。這時我才發現,那老大爺目光呆滯,嘴角有些歪斜,右手軟軟地蜷在胸前。男子圍好圍布,端起碗,用勺子攪了攪,然后舀起一勺油茶,放在嘴邊吹了吹,才小心地伸到老人嘴邊,就像喂孩子吃飯一樣。剛喂幾口,那大爺就抬起左手,指著桌子上的油條,嘴里發出“啊、啊、啊”的聲音,完全像個不會說話的孩子。男子說著“好,好,好,吃油條”,就把油茶碗放到桌上,拿起一根油條,一點一點地撕著,喂到老人嘴里。吃了幾口,大爺又“啊、啊、啊”地指著油茶碗。男子又說“好,好,好,喝油茶”,就又把油條重新放回碟子里,再端起碗。男子就這樣端碗放碗,拿起放下,自始至終語氣溫和,耐心有加,一點也沒表現出煩躁的情緒。而女的這邊,油茶碗放在桌上,右手拿著勺子,每舀一勺油茶,都和男子一樣,放嘴邊呼呼地吹一吹,然后才喂給孩子。她左手拿著紙巾,一邊給孩子擦著淋到嘴邊的油茶,一邊阻止著孩子的小手亂抓亂撓,嘴里還不停地說:“乖寶寶,吃飽飽,長高高!
看到這個場面,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作家莫懷戚的《散步》。初春,一家三代四口人到田野散步。作者寫到:“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我吃完早點,去小區南邊的超市買好菜回來,才看到他們各自推著手推車離開。此時,離我吃好早點已過去了四十多分鐘,看著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我覺得,他們的手推車上,一個推著榮光,一個推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