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亭
大學畢業那年,我沒有選擇在城市扎根,而是跑到偏遠的山區小學去支教一年。那年教師節上午,我給二年級學生上課。
那天我走進教室,發現比平時要安靜些。我掃視了一下每個學生,有的在看書,有的在玩鉛筆,還有的在竊竊私語。我拍了拍備課筆記,笑呵呵地說:“同學們,上課了!”
這時,坐在前排的學習委員,輕輕地說:“老師,教師節快樂!”她的聲音清脆甜美。我微笑地說了句“謝謝”。
小女孩站了起來,轉過身,朝同學們喊道:“今天是教師節,讓我們祝老師節日快樂。”整個教室頓時響起了掌聲。
“老師,我們沒錢買禮物,所以在自己的作業簿上寫了節日祝福送給您。”小女孩害羞地望著我,從課桌的抽屜中拿出一沓作業本遞到講臺。
“老師,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這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寫的。他的字寫得很大很潦草。
“親愛的老師,我代表爺爺奶奶感謝您來這里教我們知識。”一個斯文靦腆的留守女生這樣寫道。
十幾本的作業簿上,有兩個學生用蠟筆畫出飛機和房子。一架飛機是平時上課喜歡找同桌說話的調皮男生畫的。畫房子的是一個單親男孩(媽媽在他兩歲時外出務工,至今沒回家),他在“房子”邊寫道:爸爸在城里蓋房子,等過年回家我讓他蓋一棟大房子送給老師。我的眼睛剎那有些濕潤。
最后我看了看學習委員的作業本。紙上畫著一顆紅彤彤的“心”。我問她:“你為什么畫一顆‘心’送給老師呢?”女孩眨著大眼睛,語氣甜甜地對我說:“老師,心是代表愛,我要送愛給您。”
拿著十幾本寫著祝福的作業簿,望著講臺下一張張天真可愛的臉,我感動不已。這所村小學就一幢三間兩層的紅磚房,教學、辦公和住宿都在一起。學校總共只有三個班,一、二、三年級各一個班,四年級的學生統一到鄉中心學校就讀。這里的孩子80%是留守兒童,而且家境非常貧窮。
下課后我回到宿舍,在微信上與大學同學閑聊。他當時在省城一所小學任教。我向他講述了剛發生的事,他十分吃驚:“鄉村的孩子太純樸可愛了!”而他收到的教師節禮物是十幾束鮮花和一盒巧克力,更有家長微信發紅包,但被他拒收了。
看了看窄小簡陋的辦公室兼宿舍,我再次翻開孩子們的作業簿,心中五味雜陳,久久不能平靜。
作業簿上的一份份祝福是一顆顆真摯無邪的童心。這顆顆童心,是我收到的最珍貴的教師節禮物。與那些鮮花巧克力相比,這些禮物更香甜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