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時,每年的教師節,我都會和其他幾個同學,去慰問老師,說說話,聊聊天。在當時的我看來,這純屬多此一舉。說的,都是不痛不癢的話,可有可無;更何況,對面的人,真不是自己喜歡的。
學生階段,本來是叛逆期,結果有這么一個人,天天拿著教鞭,在你后頭趕著;不時讓你做這個,不做那個,管頭管腳的。青春叛逆的階段,誰會對這么一個人,心生好感?
那會兒,巴不得早點脫離校園,從此不再被那些叫“老師”的人管束。
后來,真的有那么一天了。畢業了,離開學校,進入了另一方新天地。可卻發現,現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
比如吧,明明你正走在錯誤的路上,但沒人會告訴你,應該回頭,去尋找另一條路;又比如,你說了什么,哪怕是荒謬的,可很少有人愿意即時糾正你。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做好人,對人對事都擺出“好人”的面孔,如此才不至于得罪人。
往往要等自己吃了虧,碰了壁,頭破血流了,才開始懷念起那些曾經在你的人生中,扮演過“壞人”角色的人。比如,那些曾讓你避之唯恐不及的老師們。此時,身邊若有像他們那樣的人,你想,自己還至于會吃這么大的虧嗎?
這種時候,人才會幡然醒悟。
原來,好與壞,不是那么簡單,也不能只看表面。那些在你眼中是“壞”的人,卻愿意在你走上歧路的時候,跳出來,拉著你,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
時至今日,才明白要當這樣的“壞人”,需要的是更多的擔當和責任。那些曾經在你的青春歲月里,令你厭惡的人,原來才是你生命中,最可愛的人。
而這些最可愛的人,有一個稱呼,叫“老師”。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勇敢擔當,才讓講臺成了學子心中,最美的一片風景。(郭華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