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觀看奧運賽事之際,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這是我第幾次看奧運會了?第一次看奧運會是什么時候?
被無數人銘記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我只能從爺爺和父母一遍遍的敘述中想象當年萬人空巷看奧運的盛況和中國健兒為國爭光的英姿了。1984年,在我們這座煤城,黑白電視機都是“奢侈品”呢,卻絲毫沒有影響老百姓看奧運會的熱情。據說,當時礦上食堂、生活服務部和筒子樓里有電視機的地方都被圍得水泄不通。看不到電視的,就聚集在收音機旁,凝神收聽電臺里宋世雄的直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許多比賽都需要倒時差的,大家寧愿熬夜也不愿錯過比賽,尤其是有中國隊員出場的比賽。許海峰實現“零的突破”的沉著冷靜,李寧“體操王子”雅號的實至名歸,欒菊杰“揚眉劍出鞘”的瀟灑自信,無不彰顯了泱泱大國的氣度與風采。尤其是中國女排,被父母提起次數最多,每次提起來都眉飛色舞的,“女排精神”成為那個時代的精神標桿。礦上就曾喊出口號:“學習‘女排精神’,出大力,流大汗,奪高產!”
1988年漢城、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由于年齡原因,我只能記得大人們在電視機旁攥緊拳頭喊:“高敏,加油!”還有樓前樓后一扇扇亮著的窗戶里慶祝勝利的歡呼,在夜空下久久回蕩。
每每回憶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我心頭就會有一絲悲傷縈繞。那年,爺爺的身體越來越差了。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爺爺,經歷了大風大浪,早已平靜如水。唯一的不舍,就是想看完那屆奧運會;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再看幾屆奧運會。為了讓他高興起來,父母故意聊起1984年的奧運會,爺爺果然眉開眼笑,提起中國女排的奪冠之戰,更是神采煥發。我第一次知道,奧運會竟有這么神奇的力量。好在,爺爺看完了那屆奧運會全部賽事,兩年后的冬天,平靜地走了……
2000年,我是一名大學生了,暑假,我跟同學們一起看奧運,喝著可樂、看著比賽。失手了,我們同聲嘆息;得分了,我們擊掌相慶;失敗了,我們放聲大哭;勝利了,我們光腳躍上茶幾又蹦又跳……青春飛揚的我們和活力四射的奧運真的很配。
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我和同學們為找工作而四處奔波,心頭的希望忽明忽暗,只有跟父母一同坐在電視機前的時候才能感到一絲平靜和安慰。那一年,中國女排重獲冠軍,那一場跟俄羅斯的決戰,生死關頭上演神奇逆轉,讓我看到1984年中國女排的影子,也為我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要濃墨重彩書寫的一屆。那一年,奧運圣火傳遞到我的家鄉淮南,我有幸參加了迎接奧運圣火的儀式。猶記得廠里發布挑選60名員工組成方塊隊迎接圣火的消息后,同事們的興奮和期待;猶記得在員工食堂門口的名單上看到自己名字時的極度驚喜和激動;猶記得漫天朝霞中,長長的惠利大道兩邊一眼望不到頭的各色方塊隊和數不清的旗幟、福娃、花束;猶記得燦爛陽光下護送“祥云”火炬的隊伍以穩健的步伐跑過來,人群山呼海嘯、熱情如火;猶記得開幕式上的煙花腳印、巨幅畫卷和全家人坐在涼席上邊吃西瓜邊看表演的其樂融融……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是迎接圣火時,人群中一位坐著輪椅、滿頭白發的老伯用激動的語調說自己已年近八旬、臥病在床,但是一定要看北京奧運會!一下子,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他若是健在,不知會高興成什么樣呢。其實,這樣的老人有很多,他們也許不懂體育,也不擅長什么體育項目,但他們就是喜歡看奧運,喜歡看中國健兒在賽場上奮勇拼搏,喜歡看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喜歡談論那些運動員和他們的經典之戰……
如今,我步入中年,父母也顯出老態,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熬夜看比賽了,但對奧運的熱情依舊不減。好在,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隨時隨地都能獲取賽事信息。人生幾度新涼,電視機前的觀眾,漸漸老去;長江后浪推前浪,電視機里的運動員,換了一撥又一撥。奧運催人老,可奧運本身永遠年輕,永遠停留在青春的動力擋上。
有時想想,我們如此熱愛奧運,不正是為了感受這份青春與活力嗎?只有沉浸在奧運的氛圍中,才會忘記煩惱,擺脫束縛,釋放自己,為身體注入活力,讓心靈燃起自信,以年輕的狀態投入到自己的人生賽場中。
這,才是奧運最大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