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嚴湖抗洪搶險的日子是讓人難以忘懷的。肖嚴湖位于壽縣西部,面積不大,橫貫六個鄉鎮,正常年景,湖水灌溉滋潤著兩岸土地。歷史上這里災害頻發,2003年淮河流域普降暴雨,肖嚴湖在短時間內水位達23.88米,枸杞圩實施滯洪。
肖嚴湖防堤是壽縣最艱險的堤段,湖內蓄水面積小,防守難度大。如連天大雨,淮河水位便急速上漲,肖嚴湖通往淮河泄洪的五里閘就得關閉,會形成湖兩岸關門淹。湖兩邊圩堤多沙堤,極易潰堤。如果湖西邊的建設圩內進水,就會使正南淮河大堤受到威脅。正南淮堤是國家重點防守大堤,如破堤淮河洪水將直逼淮南、蚌埠,阻斷京滬線交通,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肖嚴湖兩岸堤長達45公里,交通閉塞,條件差多泥路。肖嚴湖警戒水位為22米,保證水位為23米,湖兩邊分別有建設、迎北、肖嚴、劉帝、枸杞、正陽農場等6個圩區及一些生產小圩。2003年入梅后,連降大雨,湖內水位直線上升,6月29日晚達22米,原建設鄉連夜組織民工上堤巡守,鄉政府首先在劉家渡口設立了防汛中隊指揮所。
那一夜,風雨交加,雷聲轟響。鎮村干群一上堤就立即做了分工,大家提著馬燈,有的人逐段巡堤排查險情,有的人搶運防汛器材,有的人忙著搭建民工防守庵棚。人們忙碌了一夜,天亮時,湖兩邊長長的堤壩上每隔百米搭建起一個庵棚,每個棚子前都飄揚著民兵搶險隊的旗幟。
7月5日,通往淮河排水的五里閘關閉。民工們便分成若干巡堤小組每兩小時巡查堤壩一次,全力保護堤壩安全。發現有翻砂鼓水、管涌、散浸塌堤的堤段及時召集人進行技術處理。夜間巡堤十分困難,有時下著雨,堤上泥濘難行,深一腳淺一腳,冷不防還會受到毒蛇襲擊。過度勞累的民工休息時就在堤坡上放個草袋,便席地而睡,任憑蚊蟲叮咬。7月8日,豐莊劉帝圩和板橋王樓小圩相繼滯洪。縣指揮部請來專家試圖通過排水電站向淮河帶水,以降低內河水位,但因雨大水位高,排水無法進行。堅守建設圩堤的最后底牌——枸杞圩滯洪勢在必行。圩內有六個行政村,2.6萬畝耕地和2.2萬人口。
2003年7月9日夜十二時,縣肖嚴湖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枸杞圩內人口、牲畜、糧食等須在10日下午6時前遷往高地,以備不測。10日晨,建設鄉村全體干部冒雨深入圩內各村、組,動員群眾及時遷安轉移。上午9時許,公路上機聲隆隆,人們扶老攜幼,牽豬拉羊趕往高處。劉家渡口橋頭坐滿了老人、婦女和孩子。此時堤上險象環生,譚套村防段堤身單薄,位于肖嚴湖腹地,湖面寬闊,肆虐的洪水一浪接一浪地沖撞著堤壩,村主任田志剛帶著民工們就在迎水坡放入預扎好的“草龍”,然后人跳進水里組成人墻護住“草龍”,以減輕風浪對堤壩的沖擊,直到風息浪止。凌晨三時,方良朋副縣長帶著縣指揮部的領導,宣布縣防總命令——11日下午6時前枸杞圩實施滯洪。建設鄉黨委政府負責人決定組織干部對圩內再進行最后一次到戶排查。11日湖水已到堤頂,不少堤頂低洼處開始向圩內漫水,民工們仍在全力防守。下午5時,水位高達23.88米。市、縣、鄉負責防汛的領導準時趕到正陽關農場地勢低洼堤段實施滯洪。不多時,堤壩就被洪水沖成120多米的大缺口,咆哮轟鳴的洪水呼嘯著吞噬著圩內的良田、樹木……
救災工作全面展開了。縣肖嚴湖防汛指揮部就地轉為救災指揮部,縣及時撥發應急救災款,組建素質較好的醫務人員,冒著高溫赴災區為災民查病治病。鄉在北臺村和譚套村部兩處高地設立災民安置區,搭建200個帳篷,接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7月12日無錫舟橋部隊195旅260名官兵攜帶36艘沖鋒舟奔赴建設鄉重災區,與鄉村干部一起對圩內逐戶搜救。此后,鄉有序開展了以防病治病、生活救助、災民安置等為主的救災活動,直到11月下旬,洪水才逐漸回落。
值得慶幸的是,洪災過后,國家加大了治淮力度,上控下導,遇到汛期可有效地調節控制水位,壽縣積極掛靠國家治淮項目,對肖嚴湖圩堤進行了分級加固,對正南洼地進行了有效治理,擴建了排水電站,為兩岸群眾營建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保證了汛期圩堤安全。或許,如過去那種艱險的歲月不會再有,但經歷過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日日夜夜。(時本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