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故多發村,到安全示范村它經歷了什么?
上半年它是事故多發村,下半年它是交通安全示范村,是什么原因讓一個行政村在短短半年時間發生這么大的轉變?12月18日上午,全市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暨“兩站兩員”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在壽縣召開。會議召開前,全體與會人員走進壽縣壽春鎮九龍村,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討論,深入了解這個村成功轉變的原因。會議強調:下一步,九龍村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將在全市范圍內深入推廣。
它由事故多發村變成交通安全村
“我們每天都在村口開展交通安全宣講及勸導工作,遇到村民騎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現象,都要上前及時勸阻糾正”當天,在九龍村村口,交通安全勸導員陶春燕、趙雪正在對村民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講。一位未佩戴頭盔騎著摩托車的村民被及時勸止,此后他在勸導站借戴了頭盔,才騎車離村。
據悉,壽春鎮九龍村位于壽春鎮南部,西至國道328,全村總人口6615人,其中回族3486人,是我市最大的民族村。近年來,該村修建村村通公路30余公里,德上高速連接線,國道237、雙橋路等道路穿村而過,村內交通路網可謂交錯密布。加之該村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升高達到360余輛,非機動車3000余輛,路多、車多、人多,多重客觀因素與村民交通安全意識不強疊加到一塊,造成了這個村交通事故頻發,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這個村接連發生交通事故30余起,導致2人死亡。
針對這一情況,壽縣公安局圍繞“保安全、保暢通、保民生”這一主線,在該村強力推進“兩站兩員”及交通安全村建設。今年年中,在壽春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交管部門于九龍村建立了一座一級交通安全勸導站,配套交通安全勸導員2名,村內設立了交通安全大講堂,交通安全主題公園,在村顯著位置,關鍵場所布設張貼了交通安全警示標志,文化廣場大屏幕更是每天滾動播放交通安全宣傳片。九龍村負責人介紹:“兩站兩員”建設及投入運行以來,該村至今未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交通事故。
“兩站兩員”成農村交通管理“新標配”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兩站”是指鄉鎮交通管理工作站、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兩員”是指鄉鎮交通安全員、農村交通安全勸導員。“兩站兩員”的主要職責是勸導交通違法行為、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整體提升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識,采集交通安全基礎信息、排查道路安全隱患、協助處理交通事故等。
據統計,目前,我市鄉村道路交通路網里程達8400多公里,4條國道、13條省道、3719條縣鄉村道路縱橫交錯,道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152公里;農村地區機動車近34萬輛、駕駛人達43萬人,且這些數據平均每年還以20%的速度遞增。農村出行條件改善的同時,交通事故也在增加。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三年,全市農村地區道路交通事故共發生2572起、死亡501人、傷3094人,占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總起數、總亡人數和總傷人數的76.78%、70.56% 和76.79%。
會議指出:這些事故數據是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各類深層次矛盾的反映,也是人、車、路、環境、投入、管理發展不協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集中反映。過去,我市警力配置、警務資源、基礎建設、科技投入主要投向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國省主干道,重城市、輕農村現象較為突岀,農村地區交通管理相對薄弱,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導致風險上行、隱患突出、事故頻發。
下一步,我市將用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多方合力,大力推進農村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各縣區要根據行政村分布和路網特點,結合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形勢,在交通安全隱患突出的行政村主要進出口、車流量較大的農村公路與國省道交匯處,以及關鍵路口路段集中推進農村“兩站兩員”建設,深化警保合作,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圖一:九龍村交通安全勸導員在向村民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圖二:參會人員走訪九龍村。(記者 蘇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