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孜街道從細節入手,將創建觸角延伸到街頭巷尾、衛生死角及無物管小區,如今這里的居民——開門見綠 推窗見景 出門入園
原先垃圾滿布的大澗溝變成了綠草如茵的小樹林,臟亂差的菜園子改造成了休閑娛樂的小游園和停車位,還有各條主次干道上安裝的景觀座椅和街頭造景,……走進如今的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你會發現這里的市容市貌和居住環境有了質的提升,街巷變得整潔通暢,大小游園、綠地星羅棋布、綠意盎然,人們走出家門就能漫步游園之中,欣賞到園林美景,生活更加舒適愜意。
據了解,自我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以來,新莊孜街道就注重從細節入手,將創建觸角延伸到街頭巷尾、衛生死角及無物管小區,在品質上提升居民居住舒適度,從品位上提升城市形象。
衛生死角變身綠地
位于和平村小區東側有一塊空地,因為長期無人管理,這片閑置的荒地被附近居民開墾成了“開心農場”,里面不僅菜園眾多,還有一些私搭亂建的棚子,不僅影響和平村的居住環境,也與旁邊新修的街頭游園格格不入,居民對此意見很大(淮河早報曾對此進行過報道)。新莊孜街道在走訪居民了解情況后,立即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對這塊臟亂差的菜園進行清理,并在植樹節期間重新栽種綠化樹苗,還在旁邊鋪設了草坪磚停車位,以緩解周邊亂停車現象。7月3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再次來到這里,發現原先又臟又亂的菜園子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綠樹和一排整齊的停車位,與旁邊新修的游園連成一片,相得益彰,成為了附近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建東社區里的大澗溝也曾是讓居民頭疼的衛生死角,因為處于三不管地帶,且部分居民的不文明行為使然,這里垃圾滿布、臭氣熏天。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這里采訪時看到,原先露天的臭水溝已被一片綠茵茵的草坪取代,草坪上還種植了一些樹木,旁邊增設了休閑座椅,不少居民帶孩子來此嬉戲。“以前這里又臟又臭,每次回家都恨不得繞道而行,如今一有空我們就帶著孩子來此散步、玩耍,在家門口就能休閑、鍛煉的感覺真好!”采訪中,居民說道。
據新莊孜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街道共新建了這樣的綠化點3處,草坪種植310平方米,完成綠化27畝,種植樹木3000多棵,修建休閑場所2萬余平方米,人行步道600多米,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而且提升了生活品質。
街頭造景提升品位
采訪中,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了八區三小附近的丁字路口,這個路口如今被街道打造成了一處休閑景觀帶。兩棵造型優美、古樸的大樹被從新莊孜礦區移栽到了這里,大樹的四周還安裝了一圈木制景觀座椅,既美觀大方,又兼具休憩之所,不僅與對面整改一新的商業街西門遙相呼應,也為附近居民增加了一處休閑觀景之地。據了解,隨著文明創建的深入,新莊孜街道為提升城市品位,滿足居民休閑娛樂需求,在增加游園、綠地的同時,還在主次干道及休閑場所增設景觀座椅近60個,讓居民休閑鍛煉之余能有休憩之處。
為居民打造貼心服務
除此之外,近段時間新莊孜街道還針對長期無物管的建東村、教堂樓和銀行樓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改。
位于建北路東南側的建東村7、8、9號樓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其樓前綠化帶被居民毀綠種菜、人行道上亂停車、路面坑洼不平、樓道燈長期不亮等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居住在此的182戶居民。此次,街道對其進行了集中整治,不僅在人行道兩側鋪設了長達200多米的人工草坪,而且貼心地為居民安裝了無障礙通道、不銹鋼扶手以及休閑長椅,同時解決了停車位、照明、路面等問題。教堂樓和銀行樓則位于建北路西南側,其存在常年垃圾堆積、下水道堵塞、污水肆流、亂搭亂建等諸多問題,經過街道和城管部門的大力整治,如今的這里煥然一新,路面硬化了,居民樓變得干凈又整潔,而且還增加了一處休閑、健身的文體活動場所,得到了居民們的稱贊。
圖一:昔日臟臭的大澗溝變成了綠草如茵的休閑地。
圖二:街頭造景 、景觀座椅,提升了城市品位。(記者 柏雪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