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驕陽似火,而安理大家屬區卻古意森森,靜謐悠然。枝繁葉茂的大樹簇擁著新修的小道伸向小區各處,嫣紅的面包磚、墨黑的柏油路面掩映著粉白的墻面和青翠的草坪,一片濃蔭綠意里,人們或是閑庭信步、談笑風生,或是獨坐一隅、納涼解暑,好一派愜意自得的景象。這就是近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安理大老家屬區內看到的一幕。經過了6個多月改造,這個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宅”一改過去“臟破亂”局面,重新煥發出賞心悅目的勃勃青春。
老家屬區問題多多,居民生活受到影響
位于學院路上安理大老家屬區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伴隨著安理大本部校區走過數十載光景的小區,也曾和那片古樸的校園給人留下了斑駁的印跡。然而,經過幾十年歲月洗禮,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這片家屬區逐漸老化、破落,“臟破亂”的狀況也越來越嚴重,被小區居民詬病不已。
車輛亂停亂放和路面坑洼難行就是居民反映的問題之一。由于該小區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小區沒有配套的停車位,難以滿足居民私家車日漸增多的停車需求。于是乎,本就不寬的路面被占去一半,人行道上、綠化帶里橫七豎八停放的車輛比比皆是,無序停車成為了小區的常態。而且車輛亂停亂放,對人行道和路面的碾壓也導致了路面及人行道破損嚴重,坑洼不平路面也讓居民出行受到影響。
而綠化帶損毀和下水不暢也是小區存在另一焦點問題。居民們稱,昔日小區里綠樹環繞、綠草如茵,綠化面積之大是很多老舊小區都難以企及的。可由于常年沒有養護,綠化帶內雜草、雜樹叢生,或是逐漸被一樓居民種上時令蔬菜,開墾成自家菜園;或是堆積著居民不用乃至丟棄的各類雜物,成為雜物堆放地,弄得整個小區又臟又亂。“而且小區內沒有雨污分離,加上管網老化嚴重,導致下水管道經常堵塞,一到下大雨更是‘汪洋一片’,住在這里真是苦不堪言!”采訪中,居民們說道。
經過半年多施工,老家屬區一改舊貌,重煥光彩
為了解決安理大老家屬區存在的問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朝陽街道將其列入了2018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之中,成為10個被改造的小區之一。去年9、10月份,經過招標,施工隊正式進場開始對小區進行改造。
據理工大社區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主要針對老家屬區的道路、綠化、下水、墻面和停車位幾個方面。先期進行了環境大整治,清理小菜園60余處,亂搭亂建30多處,衛生死角垃圾約2300噸,為后期改造做好充足準備。隨后,重新鋪設下水管網1100米左右,真正實現雨污分離,改變過去一下雨就堵、漫的狀況。其后,對小區主次道路進行修整,鋪設瀝青路面13000米長,約4000多平方米,重鋪破損不堪的人行道,讓小區道路恢復通暢、美觀。綠化帶方面,施工隊根據居民需求,一方面重新補種綠化草坪19000平方米左右,一方面鋪設草坪磚,增加停車位320個,用以滿足居民停車需求。此外,施工隊還對約5000平方米的老舊居民樓外立面進行了粉刷,讓這片“老宅”重新煥發光彩。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施工,終于于今年4月底基本完工。
“小區改造好后,我們每周都會組織志愿者去清查,對居民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對亂堆的雜物進行清理,對樓道‘牛皮癬’進行粉刷。下一步,我們還會積極督促物業做好車輛停放的管理,讓居民住得更加舒心、安心。”采訪中,社區負責人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說道。
圖:改造后的安理大老家屬區平坦的道路,一片靜謐悠然的景象。(記者 柏雪 王偉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