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原淮礦一中初二(3)班的同學們,班主任王家玉說:我念念不忘的孩子們吶,如今是什么模樣?
“尊敬的王老師,您才走了幾天,可我卻像幾年沒見一樣想念您。那天在車站,我們之間的眷念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開車時,您在窗前,依依不舍地說:‘我走了……’話雖少,但卻飽含千言萬語。這時,我再也忍不住,淚水像泉水一樣涌出眼眶,堵也堵不住。昨晚想好的道別詞,此時,卻一句也說不出來。您的眼圈紅紅的,掏出手絹不時擦去臉上的淚……”
有一種職業(yè)最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最雋永,那就是師魂;有一種情感最動人,那就是師生情。師生情誼,自古便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片言之賜,皆我?guī)熞病薄苞Q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都是對教師職業(yè)的推崇和尊敬。最近,家住上海的王家玉在整理過去的老物件時,發(fā)現(xiàn)了一封發(fā)黃的信件,郵戳上“淮南”二字讓她的心咯噔一下。翻看信件,青澀的文字飽含思念之情:“王老師,第一次給您寫信。有些緊張,本生文薄才淺,書寫不佳。寫的不好,請您勿見怪。老師,您和我們在一起,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告訴我們?nèi)松恼芾怼T谶@一年中,您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我們,像慈母一樣把我們哺育成人,在您寬闊的胸懷中,我從一個頑皮、無知的孩童成長為一個穩(wěn)重、自愛的人……”
讀著讀著,王家玉的眼睛濕潤了,這是她的學生王志珍的來信。看著信,她的思緒又飄回到33年前那三尺見方的講臺上,一屋子青澀而又熟悉的面孔,以及伴隨自己成長的第二故鄉(xiāng)——淮南。
1975年,王家玉因愛人工作調(diào)動來到淮南,并借調(diào)到原淮礦一中當小學英語老師,一年后赴中學部教英語。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任初二(3)班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雖然與這個班的學生相處不到一年時間,但卻給王家玉留下了難以割舍的印象。“這個班是當時全校出了名的亂班,僅初一學年便換了三個班主任,任課老師幾乎無法進行正常教學。”起初的初二(3)班給王家玉的印象并不好,而這個班的班主任一職更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私下里了解到,班里的孩子都很聰明,并不是不可教育之人,我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全力以赴肯定能改變班級的現(xiàn)狀。”于是,王家玉接下了班主任的重任。為了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盡可能多和學生在一起,她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加上了一張課桌、一把椅子。其他老師上課時,王家玉總會和同學們坐在一起一邊聽課一邊備課、批改作業(yè),下課也不回辦公室。有時批評調(diào)皮的學生,怕傷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會帶到辦公室當著其他老師的面批評。
一段時間后,課堂紀律明顯好轉(zhuǎn),不少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了不小的進步,這給王家玉帶來了希望和盼頭。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初二(3)還幾次拿到了年級的流動紅旗。“記得第一次拿到流動紅旗時,全班沸騰了,那個熱鬧勁到現(xiàn)在都記得。”王家玉說,同學們輪流搖動著紅旗,當紅旗掛在墻上的一刻,一位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大家的心聲:“為了把紅旗一直留在我們班,努力吧!”“對!加油,加油!”在激勵的口號聲中,王家玉流下了熱淚,她的辛苦和努力得到了回報。
家訪是班主任必做的事,但王家玉對學校周邊不熟悉。而家訪往往要等家長下班回家后進行,這樣夜間尋路就更困難了。學生們知道后自告奮勇地給王老師帶路,一路上邊走邊聊天,其樂融融。有一次家訪回來,遇上了幾條野狗,王家玉從小在上海長大,特別怕狗。當時,她腿軟得不能挪步,學生馬上安慰她說:“王老師,別怕,有我呢!”說完快步向野狗奔去,幾步后即蹲下,野狗見狀便跑掉了。王家玉長舒了一口氣,心里對自己說:“學生成了我的保護傘。”
1986年6月,王家玉返回上海,此時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班孩子。她怕孩子到火車站送她,特意挑選了他們考試的那一天出發(fā)。王家玉搭乘汽車來到蚌埠火車站,正當她準備上車時,看到班里的孩子們拿著禮物來送她,那一刻,王家玉再也忍不住淚水,和孩子們相擁而泣。王家玉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自己至今想起這個片段時還會默默落淚。
回到上海后,王家玉在一所寄宿制高級中學任高一班主任,那時天天要上早讀、晚自習,還要檢查宿舍衛(wèi)生,一直忙得沒給初二(3)班學生回信。一年后,她發(fā)現(xiàn)已聯(lián)系不上畢業(yè)的學生,這成了她人生的一大遺憾。如今,已75歲高齡的王家玉特別懷念初二(3)班這批活潑可愛的學生。“現(xiàn)在我還能記得每個學生的特點,回到上海后收到了20多封孩子們的來信,我都珍藏起來,想他們就拿出來看看。”
33年后,當王家玉再次翻開發(fā)黃的信紙,打開塵封的記憶,思念之情躍然而出。王家玉表示,尚能如愿,再次見到學生們時,自己要說:“王老師對不起你們,匆匆離開,又沒及時和你們聯(lián)系,請原諒!望你們能接受我這份遲來的歉意。張景華、王志珍、楊桂香、趙宏杰、車詠梅、姜麗、楊瑾、王芳芳……你們在哪里?我好想好想你們……”
圖為退休在家的王家玉喜歡閱讀,她時常會想起33年前初二(3)班的學生們。(記者 李舒韻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