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行橫道是引導行人過街的安全保障,也是規范行人有序過街的必要設施。隨著我市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人行橫道禮讓行人已成為廣大駕駛人的自覺行為,但部分路段卻因人行橫道設置的不完善,導致“重復禮讓”“不必要的禮讓”,從而影響了車輛通行效率,也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
近日,部分駕駛人致電市長熱線,反映洞山中路老龍眼菜市場附近路段設置了兩處人行橫道,但間隔距離僅有10米左右,影響了主干道車輛通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建議有關部門清除一處。接到市民反映后,市長熱線及時將建議轉辦至交警部門,交警部門第一時間派人前往現場實地勘查,發現車輛行至兩處人行橫道均需停車禮讓行人,車輛通行緩慢且滯留時間很長。見此情況,交警部門積極采納市民建議,并與相關部門一起將其中一處人行橫道進行清除。
人行橫道重新設置后,該路段車輛通行效率明顯提高,但新的問題再次出現。人行橫道清除當晚6時許,市長熱線再次接到駕駛人來電,稱該路段人行橫道清除后,行人仍舊橫穿馬路,安全隱患依然存在。針對這一問題,交警部門再次來到現場,發現個別行人為圖省事,仍按之前的過街模式,沿著清除前的斑馬線橫穿道路。基于交通安全考慮,交警部門立即在原拆除路段的道路中央加裝了隔離護欄,禁止行人橫穿馬路,同時安排警力在該路段進行勸導,讓行人文明通行。
思則變,變則通。交通發展日新月異,解決交通瓶頸問題需要圍著民生干,跟著民生變。一方面,要暢通渠道聽民聲,找到交通治理“短板”,改進管理方法,創新治理方式,嘗試通過道路“微改造”“小手術”,實現城市大暢通;另一方面,要借勢借力共治理,提升交通治理“合力”。要乘創建“文明城市”的東風,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長效機制,聯合治亂疏堵,共建文明交通。
圖為老龍眼菜市場附近的人行橫道經過“微改造”后,不僅提高了車輛的通行效率,也有效解決了行人橫穿馬路的問題。(記者 柏雪 通訊員 孫思奇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