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是一座以煤炭、電力為主導的資源型城市,是國家大型能源基地之一,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被譽為“華東工業糧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40年,淮南的對外開放逐步擴大,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結構調整全面推進。特別是近年來,淮南搶抓“中國制造2025”發展機遇,提出制造強市計劃,打造現代制造的淮南“升級版”,已取得顯著成績。預計到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47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85億元,比1978年的26464萬元,增長了148倍。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65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51%,創歷史最好水平。
——煤炭工業闊步前進
淮南緣煤而建,因煤而興。煤炭遠景儲量444億噸,探明儲量153億噸,是全國14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安徽省最大的電力企業集聚地。全市共有12對現代化礦井,2018年,原煤產量達7100萬噸,比1978年的992萬噸,增長了7.16倍。
現有淮南礦業集團、中煤新集2家煤炭開采龍頭企業。礦業集團是中國著名煤炭企業,有100多年開采歷史,在國家煤炭工業發展進程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淮南市建設億噸煤基地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素有“華東煤都”、“動力之鄉”之美譽。中煤新集新集礦區1996年10月第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當年形成原煤生產規模660萬噸,曾創造了全國煤炭行業聞名的“新集速度”和“新集模式”。
——電力工業日新月異
隨著煤炭的大規模開采,淮南電力工業突飛猛進,目前已擁有田家庵、平圩、洛河、淮滬、淮浙、淮礦電力6大主力電廠,電力裝機總量1435萬千瓦,是全國6個煤電基地之一,淮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千萬千瓦火電三峽”。淮浙煤電、淮滬煤電實現了淮南市向先進發達地區直接輸送能源。到2018年,全市發電量達到700億千瓦時,比1978年的38.58億千瓦時增長了18倍。平圩電廠4×60萬千瓦發電機組,系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其一期工程中的1#機組是國家首臺60萬千瓦機組,有“單機甲中華”的美譽。
在電力工業發展過程中,電網建設也具有相當規模。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42座,變電容量639萬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電線路1745公里。已建成兩條1000千伏特高壓電網。
——非煤電產業競相迸發
40年來,淮南市堅持走建設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道路,著力于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新型煤化工、現代裝備制造、現代醫藥、綠色食品加工、建材等一批非煤電產業都有了長足發展。
新型煤化工方面,在建的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是省重點項目、市“一號工程”,2018年8月該項目動力中心1#鍋爐成功點火,標志著煤化工項目建設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三大目標中的第一個成功實現,計劃2018年底建成中交、2019年6月打通全流程。一期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90億元,年稅收約8億元。現代裝備制造方面,大噸位千斤頂、消防滅火偵查機器人、涂裝板材、陜汽重卡等優勢產品暢銷國內外,新光神生產的航空航天專用特種線纜,成功應用于“風云一號”、“嫦娥一號”衛星及“神六”、“神七”載人航天飛船。現代醫藥方面,在國瑞藥業、山河藥輔、綠十字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下,我市積累了一定的醫藥研發技術、藥品批文號和人力資源,凍干粉針劑、藥用輔料、人血白蛋白等許多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競爭力較強,山河藥輔成為我市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食品加工業方面,淮南作為豆腐之鄉,“八公山豆腐宴”已在我國形成了著名菜系,淮南牛肉湯方便食品暢銷全國,益益乳業作為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安徽省最大的奶牛飼養、乳品加工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材行業方面:淮南市石灰石、大理石儲量及煤矸石、粉煤灰堆積量非常豐富,全市已形成年產各類新型墻體材料30億塊(折標磚)的生產能力。下一步我市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煤化工、高端金屬制造、陜汽及其配套、煤礦開發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等多個百億產業。
——民營經濟蓬勃興起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迅速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經濟結構中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最具競爭力的經濟成分。全市民營企業對全市經濟貢獻率達37%,全市民營企業納稅占全市稅收的比重達53%,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6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市共有民營企業4萬戶,個體工商戶14萬戶,這些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解決重點群體就業、增加群眾收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舉辦首屆淮南市“一帶一路”境外商品展,我市參展的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0.2%,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成為我市參與“一帶一路”、拉動外貿向好的一大亮點。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許多民營企業家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和扶貧事業。全市參與“百企幫百村”的民營企業194家,精準幫扶203個村和1.2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累積產業投入2215.7萬元、公益投入142.7萬元,開辦一批扶貧就業驛站、扶貧車間、扶貧工廠,解決了一大批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的問題,造福桑梓鄉里。(作者系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 丁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