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飛騰天然氣有限公司系列報道之一
7月26日中午,潘集區泥河鎮瓦謝新村村民張大媽走進廚房,“啪”的一聲擰開了燃氣灶,一簇藍色的火苗升騰起來。“如今,家里開通了天然氣,洗澡、做飯全部使用天然氣,生活方便了,衛生干凈了。我家徹底告別了液化氣!”張大媽愉快地說。
天然氣取代液化氣,背后上演的是一場能源革命。潘集區是能源大區,煤炭資源、瓦斯氣資源豐富,以前是居民生活、工業生產的主要燃料,但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的問題,PM2.5居高不下,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隨著人民群眾對優良空氣環境需求的日益強烈,引入天然氣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成為潘集區委、區政府的現實選擇。
牽手“飛騰燃氣”,引入天然氣清潔新能源
天然氣入潘,群眾翹首以待。
在第十九屆中國豆腐文化節上,淮南市飛騰天然氣有限公司與潘集區政府成功簽約,并簽訂了《潘集區管道天然氣綜合利用工程項目》特許經營協議。飛騰燃氣公司成為潘集區唯一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天然氣公司。
黨的十八大作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生態文明建設被提上國家戰略高度。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潘集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將天然氣項目列為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管道天然氣建設,讓天然氣給潘集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為潘集帶來更多的藍天白云。飛騰燃氣公司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逐步加大投入,快速推進管道天然氣建設,為潘集區大建設大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企業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一期征地15畝,鋪設中壓管線30余公里。同時,企業與潘集區開發商簽訂了1.5萬余戶管道天然氣戶安裝合同,入戶安裝1萬余戶;與20多家工商業企業簽訂了供氣合同,項目投入9000萬余元。
天然氣走進家庭,點亮群眾美好新生活
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事業。
飛騰燃氣公司聚焦人民群眾生活新需要,把新建小區開發作為重點,確保新建小區管道燃氣配套到位。2017年12月,潘集區住建委發布了《關于配套建設管道燃氣設施的通知》,明確新建小區按照《潘集區天然氣配套建設實施意見》規定,將燃氣配套設施列入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內容,嚴把工程驗收關,對不符合燃氣配套建設標準的工程不予驗收。目前,濱河公租房項目、濱河安置房項目燃氣配套設施已建設完畢,碧海新城二期、袁莊共和城等項目已確定建設意向。
為滿足老舊小區居民生活需求,飛騰燃氣公司大力實施“燃氣進社區工程”,創新先建設、后回收的方式,即在各個社區、小區先行建設管道燃氣設施,確保居民安全用氣后再回收成本。區住建委按照區政府部署,積極協調各鄉鎮、社區,為燃氣進社區提供支持。“目前,正在建設的有劉龍、轉塘社區及翰林華府等小區,覆蓋居民約3000戶;計劃三年內陸續建設大莊、楊圩、劉圩、劉廟、蘆范、岱廟等社區及中央花園小區等小區,預計投入2500萬元。”飛騰燃氣公司負責人楊永剛告訴記者,項目全部建成后,潘集中心城區居民管道燃氣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將徹底改變潘集民用燃料結構,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滿足城區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時,飛騰燃氣公司實施了管道燃氣“村村通”工程,加快天然氣進農村進程。目前,已建設陶圩、平圩、古溝的管網,正著手建設祁集、架河、潘集、蘆集、夾溝、高皇等鄉鎮的燃氣管道。
全力推進“煤改氣”,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位于平圩經濟開發區的淮南市龍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礦用產品生產的民營加工企業,以前主要以煤炭為主要燃料。今年,企業順利完成了“煤改氣”工程,讓天然氣鍋爐取代了燃煤鍋爐,每天最大用氣量1.5萬立方米,換算成煤22噸,有效減少了廢氣排放量。企業負責人和記者算了一筆賬,工業鍋爐每燃燒1噸標準煤,就產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燃燒22噸標準煤,就產生二氧化碳57640公斤,二氧化硫187公斤,氮氧化物162.8公斤。
為確保平圩開發區工業用氣,公司已將中壓管網鋪設到位,并在開發區選址新建了一座900立方米LNG儲備站。為加快“煤改氣”進程,今年以來,潘集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求平圩經濟開發區工業實現“煤改氣”全覆蓋。飛騰燃氣公司主動和各企業取得聯系,目前已與淮南龍啟糧油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業就“煤改氣”達成了意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楊永剛表示,生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飛騰燃氣公司將持續加大燃氣管網及配套燃氣工程建設力度,優化管網布局,推廣利用清潔能源,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為潘集人民守護好藍天白云。
記者手記
齊心協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飛騰”入潘,引入天然氣新能源,改善了潘集能源結構,改善了潘集群眾的生活,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了基礎。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環保責任扛在肩上,各企事業單位要主動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廣大人民群眾要群策群力、齊心協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讓天更藍、水更綠、環境更美好。(記者 朱慶磊 倪 軍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