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0月份,全市進出口2.59億美元,增長114.9%,增幅連續三個月居全省第一——外貿加速度厚植淮南開放新動能
開放是實現崛起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淮南迎來了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最好時代。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推進貿易強國”的要求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扎實推進,淮南再次吹響開放崛起的沖鋒號,傾力打造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奮力開創開放發展的美好未來。
“今年前十個月,我市進出口2.59億美元,增長1.15倍。”近日,市商務局發布了外貿優異的“成績單”。外貿加速飆升的背后,是我市加快實施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戰略與一系列外貿穩增長舉措的成果。
進出口額逐月高速增長,外貿回穩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合肥海關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市進出口2.59億美元,增長114.9%,增幅連續三月居全省第一。其中:出口2.38億美元,增長1.56倍。
73.1%、38.6%、34.8%、37.6%、34.0%、52.8%、79.2%、114.9%……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3至10月,我市各月累計進出口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而且單月增速在逐月加快,外貿回穩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一帶一路”為淮南外貿注入新活力,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增長顯著。1至10月,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6375.3萬美元,同比增長2.4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24.6%。市商務局對外貿易科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市與主要國際市場進出口額均保持正增長。其中,亞洲地區仍是我市主要進出口市場,1至10月,我市對亞洲地區進出口1.4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倍。其次是歐洲,累計進出口0.52億美元,增速高達55.2%。
高新技術產品和紡織服裝進出口均大幅增長。據合肥海關提供的數據,1至10月,我市高新技術產品累計實現進出口5213.7萬美元,同比增長1.5倍;紡織服裝進出口3534.2萬美元,同比增長2.8倍。
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開放型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準確預判外貿形勢,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以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戰略為目標引領,相繼高規格出臺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等綱領性文件,發力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自貿區建設,“雙輪驅動”對外開放工作。
我市不僅制定了開放發展的頂層設計、政策支撐和考核激勵方案,還確立了開放發展的行動計劃。其中對接500強提升產業鏈、對接新絲路推動“走出去”、對接自貿區提升大平臺、對接大客商建設新家鄉、對接境內外優化大環境,都是著眼“引進來,走出去”,支持企業在更廣領域集聚國內外先進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大開放中獲得淮南轉型發展的新的充沛正能量。
4月,全市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推進大會召開;5月,淮南主流媒體開辟專欄,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專題訪談;6月,舉辦“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暨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專題培訓班”;9月,淮南市進出口商會成立……開放型經濟各領域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為我市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營造了積極的工作氛圍。
國際徽商大會、中博會、華交會、廣交會、投洽會、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南非國際貿易展、上海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中俄博覽會、東盟博覽會、高交會……市商務局扭住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放松,積極組織參與境內外展會,不斷拓展對外合作交往的層次和渠道,擴大國際貿易“朋友圈”。
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外貿促進政策紅利疊加釋放
5月,淮南高新區成功申報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7月,“江淮云”電子商務園榮獲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園區;10月,壽縣“互聯網+”產業園入選省級電子商務服務業集聚區……數據顯示,1至10月,我市一般貿易進出口2.35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90.8%,增長97.1%;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48倍。
今年以來,市商務部門主動服務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大局,全面對標學合肥,深化商務領域“放管服”改革,開展“四送一服”雙百工程,牽頭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在抓增量、促回流、穩大戶、促小微上下功夫,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多措促進進出口回穩向好。
目前,我市外貿政策已經覆蓋進出口獎勵、信保補貼、公共服務和平臺建設、加工貿易、境外營銷網絡建設和國際市場開拓等六個方面。良好的外貿配套政策有力推動了民營企業活力迸發,1至10月累計完成進出口2.1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83.6%。
(記者 周玲 通訊員 吳剛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