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催人奮進,新思想引領未來。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下,毛集經濟開發區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打造“產城一體”和建設“工業新城”的強大動力。
從無到有,淮河之畔小園區實現跨越發展
毛集經濟開發區于2010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籌建,規劃占地面積12.23平方公里,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規模不斷壯大,配套設施日臻完善。“三橫二縱”7.8公里路網已經建成,路網、綠化、供電、給排水、天然氣、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開發區內污水管網、自來水管網和天然氣管網鋪設工作與入園企業無縫對接,全面投入使用。按照產城一體發展模式,員工公寓、開發區美食街和休閑娛樂設施陸續建成,并先后投入使用,承接招商引資項目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截至2016年末,建成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入園企業近50家,累計完成招商引資35.4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40.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7億元,其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9.3億元;實現稅收6000多萬元。
立足優勢,找準主導產業精心培育壯大
走進焦崗湖忠輝食品公司,紅心鴨蛋、小魚干、黃豆醬等集聚地方特色的土特產琳瑯滿目。公司負責人蔣忠輝高興地告訴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毛集實驗區的區域優勢就是農產品加工和生態旅游,公司將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壯大地方經濟發展實體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民漁民發展致富,又好又快地將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一大批像焦崗湖忠輝食品公司、安徽白藍集團等農副產品深加工、綠色食品研發企業在毛集落地生根。與此同時,園區還將建設集綜合物流服務、食品及其設備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休閑食品加工產業園項目。
園區還發揮土地、區位、勞動力等優勢,培育壯大了一批主導產業。依托溫州鞋業商會,建設集鞋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鏈條式溫州鞋業加工產業園項目;依托宜都環保、安徽凱迪和蕪湖富奧公司,建設集汽車配件生產產業園項目;依托毛集實驗區糧油總公司建設糧食產業園。
據統計,建區以來,落地開工建設項目45家,總投資達35億元。今年1至10月份,落地項目14家,總投資達9.24億元。
埋頭苦干,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淮南鵬程天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鋼殼鋰電池生產廠家,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加足馬力生產。公司主要產品鋁殼鋰離子電芯、電池、鋼殼電池、PACK電池、保護板等,廣泛應用于手機、游戲機、電子書、MP3、MP4、學習機等領域。
企業負責人劉傳奇表示,黨的十九大精神給他們增添了科技創新發展的動力,作為一家返鄉創業的企業,公司進行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生產出更多的新能源產品,加快企業發展。
在安徽焦崗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毛集工業城內,60000多平方米的工業城一期建成并投用,入住率100%,擁有560套的藍領公寓全部建成投用;開發區食堂、浴池、美食街加快建設,入駐企業、商戶近30家,解決就業近3000人。工業城已成為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質平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公司的建設和發展也遵循這一原則。”安徽焦崗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會淵表示,在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中,切合毛集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及地方群眾的需要,充分發揮各方資源效用,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1至10月份,毛集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82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招商引資內資到位資金6.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5億元,同比增長96%。
毛集經濟開發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園區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工委、管委打造“產城一體”和建設“工業新城”的發展目標,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開發區打造成皖中地區具有一定規模、科技含量較高、主導產業明確、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綜合實力較強的新型經濟開發區。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徐瑞成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