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全市旅游業發展大會暨創建國家5A級旅游區動員會,吹響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奮力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號角。理順景區管理體制,成立市級層面的八公山景區管委會,統籌謀劃推進八公山區域旅游業發展。完善規劃體系,修編《淮南市旅游總體規劃》,編制《淮南市“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旅游重點區域規劃和專項旅游規劃,構建以壽州古城·八公山為龍頭,以上窯山至焦崗湖橫穿東西、江淮運河(瓦埠湖)百里畫廊縱貫南北T型構架為主體的多點全域空間布局……今年以來,我市旅游業改革發展亮點紛呈。
旅游業是朝陽產業、開放產業、綠色產業、富民產業。201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進旅游業改革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指明方向、注入活力。《意見》提出,以景區開發為重中之重,以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行業規范為重點,完善城市綜合旅游功能,把淮南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合肥都市圈后花園。到202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超2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8%;創建國家5A級景區2個,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6個以上,旅游業成為主導產業。
項目是旅游業發展的支撐。我市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委托專門機構謀劃包裝旅游類PPP項目,建立項目目錄并納入政府性投資計劃。開展旅游招商,對接國內知名旅游集團,三年內力爭全市開工億元以上旅游項目20個以上。提升基礎配套,開工建設壽縣古城旅游接待中心、焦崗湖景區主入口服務區和八公山丁山旅游服務區;啟動八公山區域內各景點旅游道路貫通工程,建設新橋機場至青桐大道生態文化旅游快速通道,102省道唐山鎮至茅仙洞段按旅游道路實施景觀化改造。推進景區創建,推動壽州古城·八公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支持焦崗湖旅游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5A級景區。
實施“旅游+”戰略,推進旅游業融合發展。如旅游+農業、農村,謀劃建設洛河灣、石姚灣國家農業公園,打造田園風光、民族風情、民俗文化等鄉村旅游特色村。旅游+城市建設,加快壽縣古城居民外遷,對部分區域和街道實施外觀改造;利用好九龍崗民國建筑群和田家庵淮河路五六十年代街道,裝點富有時代風貌的品位街區;加強淮南鐵路沿線老客站、老鐵路、正陽關、隱賢、上窯等歷史古鎮保護和開發。
實施旅游營銷戰略,叫響“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城市形象。實施形象宣傳系列工程,建設一處優秀旅游城市主題雕塑,拍攝一部城市旅游宣傳片,創作一首旅游城市主題歌,制定一個旅游營銷整體方案,編撰一篇旅游解說詞,制作一本旅游畫冊,完善一套城市旅游主題口號,遴選一個旅游吉祥物和旅游LOGO。借力節慶營銷旅游,培育“楚韻壽春城”、“八公山旅游嘉年華”、“焦崗湖水青春歡樂季”三大旅游節慶品牌。開展旅游區域合作,加強合肥都市圈、皖北旅游區城市的合作;加入高鐵城市旅游聯盟,力爭實現聯盟間無障礙旅游;培育面向臺灣游客的黃山—宣城—合肥—淮南旅游線路。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設立“壽州古城·八公山全域旅游先行區”,區域內實施旅游主導帶動戰略,構建以旅游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力爭成為國家或省級層面的跨區域全域旅游發展示范區。改革旅游投融資體制,使旅游投資公司成為項目孵化平臺和招商合作平臺。培育旅游市場主體,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旅游管理公司,參與八公山區域旅游一體化運營,實現旅游產業鏈的有機整合。
實施旅游標準化建設,重點開展旅行社標準、A級景區標準、星級飯店標準、星級農家樂標準等旅游服務業地方標準的推廣和研制工作;深化旅游誠信體系建設,開展“旅游服務創品牌”活動。構建旅游信息系統,完善淮南智慧旅游系統的網站集群、電子商務、手機服務等三大平臺建設,實現3A級以上景區、三星級以上飯店WIFI全覆蓋。
為保障改革順利實施,我市建立了市旅游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制定了《淮南市旅游產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并把推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納入對各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考核,旅游業改革發展闊步向前。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