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洪溝的功能就是負責城市排澇泄洪,在我市有多條自然水系的截洪溝承擔著城市排澇泄洪的重任。隨著城市的發展,大部分截洪溝都進入地下成為暗溝。而露在地表的截洪溝,由于一些居民貪圖方便,隨意向截洪溝內傾倒垃圾,使得不少截洪溝成為垃圾溝。雖然政府部門多次對截洪溝內垃圾進行整治,但是仍然改變不了部分居民向截洪溝內亂扔垃圾的惡習。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對我市部分截洪溝的現狀進行了走訪。
截洪溝變身垃圾溝
近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龍王溝水系截洪溝上游的趙圩村,在這里,露在地面的截洪溝內布滿垃圾,黑臭的水面上漂浮著各種垃圾和雜物。附近居民稱,這些垃圾,都是沿溝兩岸的一些居民長期隨意丟棄的結果。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又來到截洪溝下游的姚南村。沿淮河大壩順著截洪溝一路向南,沒走多遠就看到截洪溝內設置了專門用來攔截垃圾的鋼質攔截設施上,掛滿了各種塑料袋和雜物。由于水流的作用,攔截設施只能掛住部分垃圾、塑料袋。
垃圾順流入淮河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沿著截洪溝向南進入姚南村。在村內的一座橋頭看到,橋北的溝岸已經被水泥硬化,雖然水泥硬化后的溝岸坡度很陡,而且比較光滑,垃圾很難堆積。但是仍然有垃圾散落在溝岸上。而就在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準備離開的時候,看見一名女子拿著兩包垃圾扔進截洪溝。在橋的南面,截洪溝的岸邊,也有各種垃圾散落岸邊。看樣子應該都是沿截洪溝的一些住戶丟棄的。在這里,截洪溝作用不僅是承擔城市泄洪,而且還負擔著對部分村民丟棄的垃圾進行運送的功能。而垃圾運送的終點,就是我們的母親河——淮河。
政府多次治理一些村民仍不改
在采訪過程中,就有村民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截洪溝亂扔垃圾的問題長期存在,以前溝內的垃圾更多。政府為了整治環境,也采取多種措施,清理了長期堆積的垃圾,然后對部分溝岸進行硬化,在溝內設置垃圾攔截設施,以防垃圾順水流入淮河。并且在村內設置了垃圾中轉站,以方便居民生活垃圾的投放。雖然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部分村民都能定點傾倒垃圾,但是仍然有部分距離截洪溝比較近的村民,為了圖方便仍然向截洪溝內傾倒垃圾。”
截洪溝內倒垃圾危害大
也許少數向截洪溝內傾倒垃圾的居民自私地認為,垃圾就近扔進截洪溝之后,就會順水流走,既省去了到垃圾站倒垃圾的麻煩,也不影響自己的居住和生活環境。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截洪溝倒垃圾的危害。在截洪溝內傾倒垃圾,垃圾就會污染水源,順流而下流入淮河,沿河兩岸甚至淮河大面積水域都會被污染,而且垃圾丟入水中難以清除,對水源造成的長久污染,難以恢復。而淮河是我市重要飲用水源,在截洪溝內傾倒垃圾實際就是在污染自己的飲用水源。
做好宣傳從源頭杜絕
為了保護環境和水源不被污染,政府也做了不少工作,難以杜絕的原因,無非還是部分村民意識不到亂倒垃圾的危害。任何整治,都不如從源頭上杜絕。只要人人都意識到亂倒垃圾對環境的危害,讓定點傾倒垃圾成為習慣,就能從源頭上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截洪溝附近居民呼吁:有關部門要做好對居民的宣傳,提高居民的認識,讓定點傾倒垃圾成為習慣。
圖一:截洪溝內被阻攔的垃圾
圖二:姚南村內相關部門對截洪溝治理之后仍有村民亂扔垃圾
圖三:位于趙圩村內的截洪溝上游垃圾遍布臭氣熏人
(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