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 土地革命時期的淮南黨組織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土地革命時期的淮南黨組織
【字體: 】 發布時間:2024/8/22 10:30:17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1927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了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5月下旬,省臨委在武漢法租界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傳達中央指示,討論恢復安徽省各級黨的組織、發展工農運動和創造條件回安徽開展工作等問題。隨后,淮南地區中共黨的組織也成立起來。

壽鳳臨時縣委的成立。1927年7月中旬,省臨委與在武漢的壽(縣)鳳(臺)籍黨員取得聯系后,指定薛卓俊、朱松年、許一清、曹廣化等組成中共壽鳳臨時縣委,并派遣他們立即返回家鄉,在白色恐怖尚未蔓延之前,自上而下地恢復、整頓和發展組織。臨時縣委成員返回后,大多數通過關系進入了教育界,以教師為公開身份開展革命活動。經過短時期的艱苦努力,恢復和建立了小甸、瓦埠、湯王、姚皋、上奠、大井、張嘴、董莊、吳山等支部,窯口特支,以及石集、堰口、保義、城關4個特組。年底,在小甸集成立了壽縣第一個區委——中共瓦埠區委,書記曹鼎。1928年2月,建立了中共鳳臺特別支部(化名馮德芝)。

壽縣縣委的成立。1928年3月,在中共皖北特委的指導下,壽縣各界人士在東大街福音堂召開反對蔣介石叛變革命的大會。壽縣黨組織利用這次反蔣大會之機,接著舉行全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中共壽縣縣委,書記王影懷。會后,黨員分赴各地開展宣傳和組織活動,建立了史大郢特支、正陽獨立支部、廖家灣支部(后改為廖家灣區委)、湯王區委、高皇特支、王圩孜黨小組等黨的地方組織。這一時期,有黨員300余人。后分別在瓦埠召開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壽縣代表大會。

鳳臺縣委的成立。1929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暫時取消安徽省臨委,將省臨委所轄區域分為4個中心區域,成立中心縣委,直屬中央領導。6月初,阜陽中心縣委成立,領導阜陽、潁上、鳳臺、太和等縣的革命斗爭。為了加強對鳳臺革命工作的領導,阜陽中心縣委決定成立中共鳳臺縣委,由壽縣縣委特派員劉啟元負責籌備。鳳臺縣委成立后,積極開展工人和農民運動,成為當時阜陽中心縣委所轄區域內黨的基礎和革命斗爭較好的地區。10月,受阜陽中心縣委派遣,李襄言到田家庵建立了中共淮礦特別支部,并任支部書記,隸屬鳳臺縣委領導。此后,淮礦特支陸續在大通礦警隊中建立了士兵支部,在九龍崗煤礦建立了礦工支部,在洛河鎮建立了工人特支。淮礦特支于1931年8月停止活動。

阜陽中心縣委在田家庵。鑒于阜陽斗爭形勢異常惡劣以及淮南地區的產業工人較為集中,1929年12月11日,阜陽中心縣委機關遷到淮南田家庵,12日,召開擴大會議,撤銷鳳臺縣委,黨的基層組織由中心縣委直接領導,并將淮南煤礦作為工運工作的中心區域。這時期,中心縣委還領導開展了黨內反對托派的斗爭,有效地加強了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后于1930年6月遷回阜陽南鄉的小田集。

皖北中心縣委在壽縣。中共中央為加強鄂豫皖蘇區周圍白區工作的領導,發動游擊戰爭,決定在壽縣和合肥分別成立皖北、皖西兩個中心縣委。193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巡視員方運熾在壽縣上奠寺主持召開壽縣、鳳臺、阜陽三縣黨的聯席會議,成立中共皖北中心縣委(即壽縣中心縣委)。會議根據當時黨的中心任務,利用壽縣控扼長淮、接近津浦、毗連蘇區,奪取壽縣就能控制皖北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在壽縣發動武裝暴動,開展擴大蘇區外圍的斗爭。中心縣委機關設在正陽關,指導壽縣、鳳臺、阜陽、潁上、太和、固始、新蔡、息縣、霍邱等9縣工作,后又增加指導渦陽、蒙城2縣。中心縣委隸屬蘇區的皖西分特委領導(后隸屬皖西北特委領導)。皖北中心縣委成立后,壽縣縣委撤銷,壽縣黨組織直屬中心縣委領導。

壽縣和鳳臺兩縣縣委的改組和重建。1931年8月,隨著形勢發展,為加強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將皖西(合肥)、皖北(壽縣)兩個中心縣委合并,成立中共皖西北中心縣委,機關設在合肥。皖北中心縣委撤銷后,壽縣縣委重新組建,隸屬皖西北中心縣委領導。12月,中共中央給壽縣發來指示信,指出:壽縣是鄂豫皖蘇區的區域之一,發動游擊戰爭是當前的中心任務。同時,派巡視員來壽縣指導工作,并改組了壽縣縣委。1932年夏,中共臨時中央局為加強對皖北各縣黨組織的領導,支援鄂豫皖蘇區軍民保衛紅色根據地,決定把皖西北中心縣委分開,成立皖北(壽縣)和皖西(合肥)兩個中心縣委。壽縣中心縣委成立后,先后指導皖北9縣和皖北、豫南12縣黨的工作。1934年10月以后,由于斗爭形勢嚴峻,壽縣境內黨組織基本被破壞,革命形勢轉入低潮。不久,上海臨時中央局來信取消了中心縣委。這一時期,鳳臺縣委也經歷多次改組,隸屬關系多次變動,1934年10月,因形勢惡化,鳳臺縣委已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與上級失去聯系。

淮南地區黨組織成立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到人民群眾中,開展革命活動,加強革命宣傳,領導工農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

開展學生運動。1928年,壽縣縣委分別在城關、三十鋪、團城、瓦埠建立了共青團支部。1929年下半年,以縣初級中學團小組為主創建一個半公開的群眾組織——讀書會,組織學生閱讀進步書刊,引導學生投身到革命洪流。1930年,壽縣初級中學學生開展罷課斗爭,同年秋冬,正陽進步師生還成立進步革命組織上海鳴社正陽分社和正誼學術研究社,積極學習宣傳進步思想,幫助紅軍收集情報。

開展農民運動。淮南地區基層黨組織成立后,深入鄉村,通過開辦平民夜校等方式,在廣大貧雇農中開展革命宣傳,建立農民協會等革命群眾組織,組織發動“四抗(抗租、抗稅、抗捐、抗債)”斗爭和罷工斗爭。這期間的群眾斗爭主要有:廖運周、許光達等人1928年7月領導發動的廖家灣六六(農歷)雇農罷工;1928年冬正陽木工罷工;三覺農民1929年揭竿而起打富濟貧斗爭;史大郢黨組織1929年秋領導發動的佃農減租抗租斗爭;白塘廟黨組織1929年秋領導發動的白塘廟、店子集、丁家崗等地雇農罷工斗爭;壽縣縣委1930年領導發動的茶庵農民搶平糶糧斗爭;1931年12月淮堤(便硤段)民工罷工;1932年4月六坊堤民工罷工。

壽縣學兵團兵運工作。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在積極恢復地方黨組織的同時,大力開展兵運工作。1927年冬,壽縣學兵團成立。為壯大黨的力量,在上海的中央軍委負責人周恩來派共產黨員孫一中、廖運澤、廖運周、許光達回壽縣,協助籌辦學兵團。學兵團的教材用肖楚女、惲代英在廣州農民講習所講稿,還時常組織學員深入農村進行革命宣傳,提高了廣大學員的階級覺悟,從中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由于學兵團革命活動過于紅火,迫于壓力,不久學兵團解體。

開展武裝斗爭。在淮南黨組織的領導下,淮南地區先后開展了白塘廟起義、瓦埠暴動、黃家壩暴動。這幾次武裝斗爭,進一步震懾了敵人,喚醒了民眾,同時也有力地聲援了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斗爭。

堅持開展游擊戰爭。1932年5月,壽縣縣委借著紅二十五軍占領壽縣正陽關之機,將幾支武裝集中起來組成游擊隊,指定曹廣海、孫瑞訓負責指揮游擊隊的行動。游擊隊成立后,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活躍在壽縣廣大農村,打擊叛徒和罪大惡極的反動分子。壽縣游擊隊經過發展壯大,于1934年5月底成立皖北紅軍游擊大隊。10月初,轉移至合肥,與合肥游擊隊合并成立皖西北游擊大隊。1935年6月,中共皖西北特委決定把皖西北紅軍游擊大隊擴建為皖西北獨立游擊師。游擊師成立后,轉戰江淮之間,有時在游擊區配合蘇區戰斗,有時到蘇區直接與紅軍共同殲敵,令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地主豪紳驚恐不安。(通訊員 陳靜)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汉县| 商南县| 临安市| 天气| 横山县| 贡嘎县| 高州市| 沭阳县| 鲁甸县| 收藏| 友谊县| 清远市| 格尔木市| 广昌县| 沂源县| 大竹县| 平舆县| 若尔盖县| 板桥市| 兴安盟| 晋城| 辽宁省| 乐昌市| 宝丰县| 桐城市| 铜陵市| 北安市| 佛坪县| 儋州市| 宜春市| 吉林省| 清涧县| 休宁县| 乐业县| 泉州市| 彭阳县| 平顺县| 万载县| 开封市| 昭苏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