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持續深化“一改兩為”,涵養一方“近悅遠來”的發展沃土——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
近日,安徽滿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大通區政務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窗口辦理營業執照變更事宜,很快就拿到了新辦理的營業執照。“現在辦理營業執照真的太方便了,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好、辦事效率高。”企業負責人為大通區營商環境點贊。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近年來,大通區持續深化“一改兩為”,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經得起比較、經得起打聽”的營商環境,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今年1至3月,全區經濟指標穩中向好,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6%、工業投資增長58.5%,均排名全市前列。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區新入庫項目4個,在庫500萬元以上項目43個,在建重點項目32個,計劃新開工建設項目17個,年產4萬噸鋼塑復合管項目竣工投產,上窯珍珠綜合碼頭、中輝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孕育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深化“一改兩為”,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
“牛肉湯是淮南的特色美食,也是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我們希望擴大影響力。”在開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務“優環境、促發展”活動中,安徽上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向區領導反映了企業訴求。
經過精心籌備,2023年5月,“數字賦能品牌強農”預制食品產業發展論壇暨淮南牛肉湯數字運營基地揭牌儀式成功舉辦,有力促進了牛肉湯產業振興和企業發展。“通過舉辦這次活動,企業的產品得到有力推廣,產量銷量均大幅提升。”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該區完善“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政府分管領導主抓、區營商辦統籌協調、區級牽頭單位分指標負責、各相關單位緊密配合”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召開專題調度會,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將優化營商環境納入督查工作和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對鄉鎮街道、區直部門進行“明查暗訪”,及時反饋督查發現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完畢,督促各級各單位切實履行為企優環境、為企解難題的工作職責。持續開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務“優環境、促發展”及產業鏈企業供需對接會等活動,堅持企業訴求“線上+線下”一口收辦,定期調度、跟蹤辦理、閉環管理。完善企業聯系包保制度,將全區“四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及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納入為企服務聯系包保對象,由區直單位領導干部進行包保。
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高質高效的政務環境
“從網上提交企業法人、完稅證明等信息后,‘個轉企’業務很快辦好了。”說起“個轉企”業務,大通區個體工商戶吳玉勝告訴記者,過去,個體工商戶想要轉辦企業,需要先注銷個體營業證照,再辦理企業注冊登記業務,費時又費力;現在,實行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幫辦代辦,減環節、減流程、減材料,業務辦理更高效、更省心。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該區深化企業開辦便利化,全面實行“企業開辦一件事”集成辦理、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企業開辦流程簡化至半個工作日。簡化退稅資料報送,壓縮退稅辦理時間,審核退稅平均辦理時間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深化“局長走流程”活動,開展“幫辦代辦”服務,提供7×24小時不打烊服務。創新應用“機器換人”審批新模式,區市場監管局在政務服務大廳投放1臺“個體登記自助機”、1臺“商事登記自助機”。
區政務服務中心是面向企業和群眾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前沿窗口陣地。中心堅持精準服務“幫代辦”,為辦事群眾提供叫號引導、業務咨詢、幫辦代辦等一條龍服務;針對老年人等重點特殊人群提供“一對一”“點對點”幫辦。提升服務“貼心辦”,將“辦不成事”窗口和“三解(解決、解釋、解氣)”工作室相結合,開辟綠色通道,讓“難辦的事”辦得了、“辦不成的事”辦得成。優化服務“便捷辦”,深化部門協作,專注疑難問題和訴求的協調處理、解釋答復。周到服務“暖心辦”,推行延時服務,實行“當日延時辦結”服務;推行周末節假日“不打烊”服務,解決企業群眾“工作時間沒空辦、休息時間沒處辦”難題;推行惠企服務,設置企業代辦專區,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實際困難;推行“一站式”服務,實現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服務;推行自助服務,持續豐富自助區功能,建成24小時自助政務大廳,真正把政務服務做到企業最需處、群眾心坎上。(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蔡 恒)